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2回复

[攻略]滇东南罗平元阳建水游记(2-2) [10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085
金币
77946
道行
36009
原创
2031
奖券
4131
斑龄
128
道券
74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68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2-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8小时前





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日出前,梯田优美的轮廓已经在黎明的晨曦中若隐若现,高处俯瞰,宛若一幅极其淡雅的水墨画。当朝阳投射在西侧的村庄上,四周的颜色也随着太阳的升高而不断变幻,让人陶醉。





这里一年有两百天云海缠绕,一会儿无影无踪,一会儿又弥天大雾,忽而淹没一层层梯田、村寨;时而露出一层层梯田、村寨,一天如此反复,每次各异。每年2~3月,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为了占一个好位子,很多人四点就起床了,住在多依树有一个好处,就是离日出观景台很近。云雾缭绕中村寨、梯田、绿树若隐若现如水墨画。感受到的神秘静谧,6000余亩梯田,在两山之间形成的壮观景象,延绵不绝。那种像版画一样的画面,绚丽非常。梯田的颜色,随着太阳和云雾的不同,也跟着瞬息万变,那种视觉的冲击让人应接不暇。







在元阳哈尼的诸多梯田中,以多依树的日出最负盛名。四周的山脊构成了天际线,日落日出,不见旭日。令人陶醉的是清晨和黄昏时天空中的光束、彩霞和云雾的穿插,梯田的波光、倒影、色块、层面和线条的组合,交相辉映,铄金镀银,瞬息万变。云海在山谷中满满的荡漾着,但它不挥发,不分散,浓浓的聚集在一起,像要漫过来,但却又好像有神秘之手阻住了它往上蔓延。



太阳还没出来,但快门声却是此起彼伏。走在埂子上,由衷赞叹哈尼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那些雕刻在海拔千米高山上的无数台阶,规模之庞大,让人叹为观止。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在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一排排的长枪短炮,那阵势也算得上是一景了。从清晨第一缕阳光起,梯田就开始显露她的千姿百态。大老爷们是抽大烟筒的远山、梯田和村庄,都还睡着,光线一点点儿亮起来,梯田由紫渐红,变幻着金黄和灰色。





不知不觉中,太阳慢慢地从山背后升上来了,映红了天空,梯田的水里映着那金色的光,层层梯田变成了一幅金色的油画。让人赞叹不已。





一瞬间,太阳从山那边跳了出来,光芒四射,梯田映着天空的颜色,映着太阳的光线,金光闪闪,柔美的田埂勾勒出一层层曼妙的轮廓。这一刻,我被大自然的奇观和人的伟力制造的梯田日出景象所震撼。





坝达梯田坝达

梯田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有950多公顷壮丽梯田。坝达梯田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8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一直伸延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把麻栗寨、坝达、上马点、全福庄等哈尼村寨高高托入云海中。3700多级梯田宛似天梯,直达云霄。梯田在日落时金光灿烂,银光闪闪,美不胜收,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落及山寨的最佳景区。











坝达梯田面东靠西,是一个落日景点,夕阳西下、满天红霞的时候,有摄影家称它是夕阳晚照,白茫茫的坡海随着夕阳西下,逐渐变成粉红色、红色。再转变成粉红色、白色。是观赏和拍摄梯田随时光变化而变化的地方。



眼前的梯田,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壮阔了,在这里勤劳耕作的哈尼族的先人们,他们可知自己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相机,开始追逐着落日投射下的身影在梯田上的滑动。





昏黄的阳光在哀牢山的遮挡下均匀的洒在梯田上,此时的梯田宁静的用延绵不断展示着它的绚烂,每一条堤坝勾勒出来的都是这世间最精妙的一笔线条。



自山峦引来的泉水就是滋润作物生长的最好源泉。波光鳞鳞盘旋在青翠的群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顺光中梯田水面反射着蓝天的色彩,很美。霞光万道,水面呈现斑斓色彩。







箐口哈尼民俗村--森林、水系、村寨、梯田浑然一体

元阳境内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叫箐口,箐口村是森林—水系—村庄—梯田“四素同构”的哈尼族生态村。箐口村与哈尼族的其它村落一样,座落在大山的半山腰。上有大山,下也有大山。村落的上面是梯田,下面也是梯田。哈尼族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用辛勤和劳苦,用梯田和森林把村落围在了大山里。





寨后山头有茂密的森林,寨子两边有常年不断的箐沟溪水。通过开挖水渠将水引至寨中或寨脚,保证人畜用水。然后往下流入开垦出的梯田里。泉水顺着块块梯田,以田为渠,由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谷底的江河湖泊。溪水或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藏于高山森林。所以,哈尼山乡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优势。







位于寨子上方的森林中,树木是禁止砍伐的,每年哈尼人都要在这里举行庄严的祭寨神活动,求寨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四周,树林茂密,鸟啼蝉鸣,充满了原始乡土气息。沿着村里的石板路,一路拍片一路游览。欣赏梯田风光,蘑菇房,水碾房,水磨房,祭祀房水碓房这是哈尼族村落的前世。









箐口哈尼族民居,它的标志就是蘑菇房。房屋的屋顶,都是用稻草沿着墙壁铺盖起来的,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圆形的造型,看上去就像一朵蘑菇。几户人家墙壁相连,屋顶相交,就像一丛蘑菇群挺立在大地上。俯瞰整个村寨。哈尼人的房屋很有特色,共分三层,最底下一层养牲畜,二层住人,顶层则是仓库。其棚顶用茅草搭成,远远看去像是一个蘑菇,因此这种房屋也被称作“蘑菇房”,它是哈尼村庄的标志性建筑。





在元阳旅行时,我最喜爱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房屋,大大小小的蘑菇房点缀在梯田里,这里保持了“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哈尼族的民风民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梯田云海与古老的“蘑菇房”融为一体,一路上两边都是梯田,偶尔能看到妇女在耕种。哈尼族的农活也经常由女人来承担,男子则负责带孩子。相对来说,他们要悠闲许多。据当地人讲,箐口当前有一百八十多户人家,八百余口人,即使在元阳境内,箐口也算是比较大的寨子。在村子的中央,有专为节庆广场,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里先后举办过长街宴、苦扎扎、十月年、锥牛祭祀等庆典活动,广场东侧还有两面铜鼓,其后是箐口人自己开办的哈尼族文化博物馆。









山林、小溪、村寨与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在哈尼族人看来,他们对梯田的开垦根本不是外人所想象的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于此,只是接受着神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沿村里的石板路,感受到哈尼梯田文化的精华,观赏哈尼蘑菇房、寨神林、水渠、分水木刻、水碾房、水磨房、水碓房,参观哈尼族的民族服饰、梨、耙、锄头和织布机等,还有两眼清澈见底的泉水即白龙泉、长寿泉。据说不会生孩子的人饮了"白龙泉"的水后就会生儿育女,喝了"长寿泉"的水后会长命百岁。









燕子洞—万燕翔集的第一溶洞

建水燕子洞被称为“亚洲第一溶洞”, 洞分为二,一旱一水,旱洞居上,水洞在下。旱洞形似一巨大天生桥,两面透光,洞厅宽敝可容千人,洞北有小洞通凌空栈道。旱洞内有近百块清代摩岩石刻、碑刻,与水洞口钟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这一景区,较集中地展示了燕子洞风景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文化遗迹。







两洞内巢居数十万只雨燕,每年春夏间,燕阵飞舞盘旋,蔚为大观,洞外古树名木于绝壁陡崖之间,3万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燕子洞因此得名。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燕于洞成盛产燕窝,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 燕子洞每天都进行着徒手攀岩表演,无任何保险措施,全靠双手双脚。







探索其间,如临仙境,似游龙宫,洞内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3000米陆路、800米水路游览线上,分布着三组规模宏大的溶岩景观,每一景区景观独异,共有大小厅堂数十个,景点数百个,可谓五步一奇,十步一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









团山民居--汉彝结合的民居建筑群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建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地处滇东高原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西13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





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后经三迁择里,定居于团山,人丁兴旺,衍为巨族。













在600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家训严谨,家风良好,至清末,族人发达之贾纷纷回乡置办地产豪宅,如此,团山造就了这么一处民居庄园。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里面有张家花园,张家祠堂,将军第,司马第,皇恩府等建筑,是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群。

















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























双龙桥--巍巍大观的古桥梁建筑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双龙桥气势恢宏。桥上建有亭阁三座,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正如碑记中所称的“桥上建有飞阁三座,中间一阁层累为二,高接云霄。更加左右两阁,互相辉映,巍巍乎西望大观也!”







从远处看双龙桥,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于水天一色之中。走近拱桥,看到桥上的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慢步桥上,恰似复道行空。泸江、塌冲二水从远方滚滚而来,在脚下汇合又一泻千里。走进桥上的楼阁,更可以品味到桥的别致,工艺精湛,布局得体。小的楼阁为重檐攒尖楼阁,檐角高翘。大阁是三层檐的方形主阁,屋檐层叠。檐角交错。登楼而上,楼内的漏窗屏门,空镂花卉、鸟兽、游龙、神像令人惊叹古人技艺高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fzw999

UID: 162224

精华: 8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154715
金币
877
道行
17288
原创
2198
奖券
0
斑龄
1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佳能80D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148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2-20
最后登录: 2025-02-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6小时前
当初建造梯田的艰辛,不可忘记,现在人们都来欣赏打了卡,也不是值得辛苦吗!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6054
金币
7142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1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5小时前
坝达梯田:夕阳晚照的绝佳观赏地
坝达梯田的基本信息
坝达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哀牢山南麓,是由多依树景区、坝达景区以及老虎嘴景区等三部分组成,总面积大约3万亩。这里不仅是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更是世代哈尼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最佳观赏时间
坝达梯田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其壮观的日落景象。由于梯田面东靠西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观赏夕阳晚照的理想地点。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当夕阳西下、满天红霞映照在梯田上时,整个梯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景色美得令人陶醉。

景色特点
日落:坝达梯田的日落景色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夕阳的余晖洒在梯田的水面上,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云海:除了日落,坝达梯田还有壮观的云海景观。站在高处俯瞰,梯田与云海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蘑菇房:哈尼族的蘑菇房也是坝达梯田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民居与周围的梯田相映成趣,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摄影家的评价
许多摄影家对坝达梯田的夕阳晚照赞不绝口。他们表示,这里的梯田随着夕阳的变化,逐渐从白色变为粉红色、红色,这种色彩的转变不仅壮观,而且极具视觉冲击力。有摄影家甚至称其为“夕阳晚照”,足以见其魅力之大。

访问建议
最佳观赏时段
为了捕捉到坝达梯田最美的日落景象,建议游客选择在傍晚时分到达。特别是下午四时后,当梯田开始染上金色的光辉时,正是最佳的拍摄时机。

交通方式
坝达梯田距离元阳县城大约43公里,新街东部15公里处。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当地的班车或包车前往。此外,也可以选择自驾游,这样更加灵活方便。

住宿推荐
在元阳梯田核心景区附近有多家客栈可供选择,如元阳流云阁客栈等。这些客栈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喜欢深度游的游客。

注意事项
天气情况:由于坝达梯田的日落景色受天气影响较大,建议游客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选择晴朗的天气前往。
门票信息:元阳梯田景区需要购买门票,具体价格会有所变化,建议游客提前咨询或添加客服微信了解最新信息。
总之,坝达梯田不仅是一个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更是一个体验哈尼族文化和欣赏壮丽自然景观的好去处。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规划您的旅行!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