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我们总会被其中一部分人所惊叹到,从上古五帝,历经夏商周,再到分裂割据的战国时期,以及后来的秦始皇大一统。正应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言。
而在这分分合合之中,总会出现不少的英才,如天神下凡一般解救这乱世于水火之中。
如有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后有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有管仲之才,再有齐国称霸之时;有秦王嬴政后有天下一统。

而在西汉之时,时有匈奴祸乱边境,然有卫青、霍去病之英才,当方有收复河套,驱逐匈奴,拒之于疆土之外,长期边境的和平。
关于霍去病,时至今日读来仍叫人扼腕叹息,其极高的军事天赋,独到的政治眼光令人感佩。当时其出征匈奴时,将汉武帝所赏赐的十车肉,搁置腐烂发臭也不吃的这一举动,为文人所诟病,但在26年之后却不得不赞叹其先见之明。
童年霍去病
说起来大将军霍去病的身世也算是可怜,父亲霍仲孺从未尽过为人父的责任,直到霍去病长大后才知道关于父亲的事。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方亮,其姨母卫子夫嫁给了汉武帝,而且还有个大将军舅舅卫青。
霍去病从一个爹妈不认的私生子成为了富家少爷,自小就被接入宫中生活,而且汉武帝打小就很宠爱眼前这个孩子,很小便被封为侍中。
都说男孩子要穷养,霍去病给我们狠狠打了一记耳光。富养的霍去病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气息,在卫青的影响下,从小就很努力,武艺骑射样样精通,在军事方面更是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不拘泥于古学兵法,自成一套军事理论。

驰骋沙场
公元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便以嫖姚校尉的身份随卫青出击漠南的匈奴,初显其军事天才。
初出茅庐却丝毫不逊于舅舅卫青,独率800铁骑,长驱直入沙漠几百里,斩敌数千人,单于的叔父都在此战中被拿下。一时勇冠全军,随后被封为冠军侯。
后十九岁的霍去病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军出击河西地区,歼敌四万人,这次匈奴王及其单于的七大姑八大姨被俘虏了七七八八,浑邪王率部4万余众投降归汉,自此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

平定匈奴最后一役漠北之战,这是一场主动进攻的歼灭战,由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出征,寻匈奴而歼之,当时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深入两千多里,沙漠地区我们都知道时不时给你来点沙尘暴,你别说打仗了,匈奴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深入两千里,行军疲惫,水源粮草匮乏,遇不到匈奴部队就得等死。
如果没有点军事判断能力,真不敢冒进,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后来在渡过弓闾河时碰到了倒霉的左贤王部,歼敌7万多人,至此匈奴的主力基本被歼灭,然后趁胜追击,才有后来的封狼居胥山。
在霍去病一次出征之时,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曾赐霍去病数十车好肉和粮食,为了让其出征军队吃好喝好,好办事。然而汉武帝赏肉为行军物资,霍去病为啥不分而食之呢?

赏肉不吃是为何
《汉书》记载: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霍去病丢弃了精米肥肉,而当时士兵有不少人在挨饿。难道就仅仅如文人所说,其自小衣食无忧,不懂体恤士兵疾苦?
其实不然,我们需要从其军事以及政治两方面来说,我们都知道自秦始皇修建长城也是为了边境的安全,抵御匈奴,一直到西汉匈奴在边境时有进犯,为什么这么久还没能平定呢?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善骑马射箭,作战勇猛机动性强,冷兵器时代如果单以步兵基本是以卵击石。
霍去病自然明白,所以其军事理论就是将汉朝的车骑转为以骑兵作战为主体,同时利用突袭战术,将骑兵的机动性和奔袭运用到了极致。

为什么放弃数十车美食辎重也是不言而喻,骑兵突袭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如果带着这么多的物资需要耗费兵力来运输,还会影响进军的速度,所以要打赢匈奴放弃辎重这是必然的,以夷制夷,要想打败匈奴骑兵那就要比他还快。而且如果运输的辎重物质一旦被匈奴抢去了,反而更不利于军队。
这时候有人会问那军队吃啥呢?霍去病采用的是取食于敌的激励策略,有点像破釜沉舟那么个意思,士兵不想被饿死那就勇敢地上,霍去病也是一样,所以其带领的部队作战都很勇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然后一方面就是政治方面了,得罪部分的士兵总比让皇帝心生嫌隙的好,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个度一旦不能掌握好,那结果肯定会比较惨。

就当时霍去病的战功而言,几乎无人可出其右,就连当时的卫青也稍显逊色,所谓功高震主,在军中又具有极高军望的这么一个人,而且还那么年轻,你要是汉武帝也会有所忌惮。
为啥放着这么好的食物不吃,就是为了让汉武帝放心,因为一旦把汉武帝的赏赐分给士兵享用,加上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那么士兵势必会更加拥护、忠于霍去病。
而这背后的结果就是会引起汉武帝的顾虑和猜忌,一旦受到皇帝的猜忌基本就要凉凉,无中生有也要弄死你。

汉武帝祖宗刘邦时期韩信便是如此军中威望高,却不懂权谋政治,明哲保身,最后被设计处死,显然霍去病要明事理得多,表面像汉武帝显示出其贪图玩乐之意,无甚野心,实际又能作为军中体能训练,提升士兵身体素质,所谓一举多得。
自此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不能食用汉武帝赏赐的美食,无疑是最明智的。也正因为如此,其一生都受到汉武帝的信任。
可惜的是24那年英年早逝,一身短暂却光芒万丈,宛如夜空划过的耀眼星星。在其逝世后时,汉武帝痛心疾首,以至将其所有的宠爱都加持到霍氏家族,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一度成为当时权臣。

而且在其死后26年,因为巫蛊之乱,太子刘据以卫氏后代都有受到牵连遭到诛杀,唯有霍氏家族安然无恙,而这正是霍去病一直得到汉武帝信任的结果。
如果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史册当中,挑选一份能力最为卓越、战绩最为辉煌的名将榜单,那么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从18岁被封为剽姚校尉开始,直到24岁英年早逝,短短六年时间里,霍去病数次率领大汉精骑千里奔袭于北方草原大漠,屡次攻克侵扰汉朝边境的胡人。

霍去病影视形象
而原本在汉初一直压制着汉朝的匈奴,也在霍去病的猛攻之下,逐渐崩溃,最终走向了分裂,湮灭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19岁那一年,刚刚晋升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就率军深入荒漠,两次指挥河西之战,成功拿下了河西四郡,打通了河西走廊。
这也是华夏政权第一次真正地占领了这片战略重地。

为了纪念霍去病所做出的贡献,河西四郡还专门沿用他为其所取的名字: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
而这四个地名,也一直伴随着霍去病的名字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都仍在沿用...
那么,当年霍去病究竟是如何大破匈奴,拿下河西四郡的?他的军事才能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命运本就无常
说起霍去病的一生,除了极为精彩的从军履历之外,他的年少成长之路也是十分具有传奇性的。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在平阳侯府当中。
虽然是出生在侯府,但是霍去病却并不是显贵的少爷,而是府中女 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作为奴隶的孩子,又是私生子,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命运的眷顾的话,霍去病将会面临着多么困苦的生活。

霍去病影视形象
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抛弃了他们母子俩,返回到了平阳县从此不知所踪。
霍去病只好由母亲卫少儿独自一人辛苦抚养。
本以为长大之后会跟母亲一样,在官府当中籍没为奴,命运交由他人之手。
可是上天似乎并不想看到一代天骄就此埋没,于是慷慨地向霍去病一家人赋予了恩赐。

建元二年(前139年),霍去病的小姨卫子夫得幸汉武帝刘彻,嫁入到了皇宫之中。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家全家都由此翻了身。
卫少儿的官奴身份被免去,带着儿子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到了霍去病13岁那一年,卫子夫又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汉皇后,这更是让卫氏一家扶摇直上成为了皇亲国戚。

后来,舅舅卫青又为汉室建功立业,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
备受舅舅宠爱的霍去病也被接到了长安城里,跟随在其身边习练刀枪棍棒、骑马射箭。
这个时候,霍去病的从军天赋就已经开始凸显。
不久之后,霍去病又被接到了皇宫当中跟随着姨父汉武帝生活。

备受汉武帝喜爱
由于霍去病从小性格就是十分外向,年少时就颇有气概,这也让汉武帝对这个小外甥非常喜爱,还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
在那段时间里,汉武帝经常带着他出去打猎锻炼骑射本领。
后来汉武帝还曾想亲自教授外甥孙子、吴起的兵法,可霍去病却对着姨夫说道: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意思就是“打仗是看谋略怎样善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
这样的豪言壮语让汉武帝更是对霍去病倍加青睐。

有卫青和汉武帝两大能人的教导,本就天赋出众的霍去病成长速度更加迅捷。
18岁那一年,霍去病被武帝亲封为剽姚校尉,命令其跟随舅舅卫青前往北漠出征匈奴。
从小看着霍去病长大的汉武帝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小外甥有多么的勇武。
不过,毕竟先前都是在纸上谈兵,所以这一次他也想用实战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考验。
可令汉武帝没有想到的是,霍去病的第一次出征,就给他带来了极为震撼的惊喜。

霍去病雕塑
初战封侯,名震大漠
在率领大部队来到陇西之后,卫青命令兵卒们暂时驻扎了下来。
这让霍去病十分不解,他询问舅舅:
“为什么不趁着大家气势正盛的时候,对着匈奴发动猛攻,一鼓作气将他们击溃?”
听到外甥的问话,卫青笑了笑回到:
“你这个孩子虽然勇武,可现在看来还是年轻缺乏经验。”
与匈奴作战将近二十年的卫青,自然有着他的想法。
在当时草原大漠的天气极其诡异,动辄就是漫天的沙尘暴。

如果轻易地孤军深入,那么很有可能会陷入到被风沙席卷的迷途之中。
到那个时候,如果匈奴骑兵突然来袭,那么汉军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可“年少轻狂”的霍去病却有着他那独到的想法。
在霍去病看来,身为游牧民族的匈奴,最为强大的,就是他们骑兵的机动能力。
如果稳定下来等待时机发动大兵团作战,那么即便是能够初战打胜,那也很难将溃败而逃的匈奴留下来。
等到他们缓过气来,依然会再次南下对汉朝进行骚扰。

于是,霍去病当即组建了一支800人的精骑,随后独自率领着这支部队深入大漠,主动对匈奴发起了突击。
当霍去病这支部队千里奔袭到匈奴人的面前,这让他们吓了一跳。
毕竟在以往的作战力,汉军从来都是使用以逸待劳的阵地战亦或是大兵团推进的歼灭战。
如此快速而又猛烈的“闪电战”,明明是他们匈奴人所擅长的。
所以,当汉军“从天而降”的时候,很多匈奴人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搞混了自己的友军。
直到清楚地看到汉军旗帜的时候,他们才惊恐地反应了过来。

就这样,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匈奴的漠南王庭如同豆腐一般被霍去病的尖刀斩碎。
匈奴单于伊稚斜来不及做任何反抗,慌忙地带着一众残兵向北方逃窜而去。
在经过一番厮杀之后,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甚至是伊稚斜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等高级官员在内的2000多名匈奴人被霍去病当场斩杀。
单于的叔父罗姑比被当场俘虏。
此次来犯的匈奴大军被一举击溃。

消息传回朝堂之后,全国上下大为震惊,汉武帝更是对自己的这个小外甥刮目相看。
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绩,汉武帝当场下令,赐封其为“冠军侯”,意为“功冠全军”。
并且割南阳郡穰县的庐阳乡、宛县的临駣聚(今河南邓州西北)为冠军侯国。
初战即封侯,也让霍去病瞬间名震漠北,同时也就此开启了他的从军之路。

一万胜五万,一汉当五胡
如果说初战封侯是揭开了霍去病光辉从军史的序章,那么收复河西四郡,打通河西走廊就是这本史册当中的高潮。
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经过一年多的休整之后卷土重来,派遣五万人马,占据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是西域连接华夏中原地区的关键之所。
如果能够将此地拿下,那么大汉王朝将占据出击西域的主动权,对于开疆拓土,一统中华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于是,汉武帝再次将十九岁的霍去病任命为骠骑将军。
派遣他率领部队前往河西,出击驻守在那里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
当年春天,霍去病率领一万精兵,西出陇西,再次利用闪电战的方式向着河西东部的休屠王奔袭而来。
这次的交战与之前不同,早在汉军出关的时候,匈奴就已经有所防备。
然而,即便是正面对决,霍去病的威猛仍旧是丝毫不减。
在两军相遇之后,霍去病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没有丝毫的停顿,带着500多名骑兵直插敌人中军。

刹那间,双方战作一团。
在与敌人交战的时候,霍去病身先士卒,拿着一杆长枪,在战场上来回穿梭,口中一边喊着杀敌的口号,一边带着身边的兵卒向前推进。
在他的带领下,这500名骑兵战士,一个个都打了鸡血一般,嘶吼着与周围不断涌来的敌人厮杀。
他们的气势甚至碾压过了往日民风更加彪悍的匈奴人。
过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眼看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迟迟拿不下这500人,匈奴逐渐开始乱了阵脚。

这个时候,看到了机会的到来,霍去病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带着大家重新从乱军当中杀了出来。
之后他快速往后方行进,带着剩下的一万名主力部队全部扑向士气逐渐低落的匈奴人。
两万多名匈奴士兵竟然被一万汉军追着屁股打。
甚至连单于的儿子都差点被霍去病当场斩杀。
在获得首胜之后,霍去病又马不停蹄地转战河西五国,之后越过焉支山,六天的时间内急行军1000多公里,没有给匈奴一丝喘息的机会。
逃到在皋兰山下时,眼看实在难以逃脱,剩下的匈奴残兵只好再次与霍去病进行激战。

可这个时候他们的战意早已经被摧毁殆尽,又怎么可能是士气正盛的汉军对手?
最终,驻守河西的5万匈奴被斩杀了8900余人,匈奴折兰王、卢侯王先后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不是被俘虏就是率领残兵投降。
时隔一年之后,霍去病再次帮助汉朝获得了极为璀璨的大胜。
以一万兵力击溃敌方五万,这场战争改变了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朝重文轻武的印象,让他们开始对这个庞大的中原王朝产生了畏惧。
从此之后,在北方辽阔的草原当中,也有了“一汉当五胡”的传说。

影视剧照
打通河西走廊,更换四郡地名
三个多月之后,霍去病又联合合骑侯公孙敖从北地郡(今甘肃环县)率军分路进军,对匈奴发动了夏季攻势。
本来设定的战术是两路夹击,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浑邪王部予以重击。
结果在行军路上,公孙敖的部队却在风沙当中迷了路。
两军转眼变成了孤军,却并未让霍去病行军的脚步有丝毫的停滞。

毕竟孤军奋战这种事情,是他一直以来最为擅长的。
当部队靠近敌人的阵营还未曾见到友军赶来时,霍去病当机立断立刻转换了战术。
他放弃了原本拟定的目标,果断更换路线,越过浚稽山、居延海,直奔单于王庭而去。
当霍去病的轻骑部队又一次杀到眼前的时候,匈奴人几乎已经陷入了崩溃。
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通,这个年轻的将军究竟是从何而来?难道真的是天将下凡,所以才会丝毫不知畏惧?

还未等他们想通这个问题,霍去病就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匈奴大军打扫了个干净。
在此役中,汉军共斩得匈奴军首级三万二百级,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匈奴单于的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这场战役让匈奴实力大损,从此再也没有占据河西的实力。
至此,河西走廊全线被霍去病所打通。

河西之战行军图
匈奴为此悲歌道: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占领河西走廊的四个重城时,为了彰显汉朝的雄威,霍去病专门将此地原本被匈奴定下的地名进行了更换。
分别将其命名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后世为了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将这四个地名彻底拟定了下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将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