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7阅读
  • 1回复

[猎奇]这条恶龙,开启400年乱世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690
金币
23693
道行
37009
原创
2123
奖券
4349
斑龄
130
道券
849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4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2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04) —

引言

东汉末年,朝廷就像一锅快要煮干的老汤,里头全是骨头渣子和陈年旧账。

皇帝年幼,宦官作祟,外戚翻脸,文官不管事,武将不认人,一点火星就能炸锅。这时,从西北来了一位将军,提刀进城,三言两语就废了皇帝,顺手立了个新的。

这位出场自带BGM的“恶龙”,不是别人,正是董卓。



他烧洛阳、迁长安、杀权臣、控天子,把汉朝千年礼制踢进了泥坑。他的手一抬,就是天下风雨。他的脚一跺,便是王朝地裂。

东汉的黄袍底下早已千疮百孔,董卓不过是那一记猛锤,把它彻底砸碎。从他开始,中国走进了四百年再难回头的乱世。

凉州来的那位,手握天子,脚踩朝堂

凉州是个什么地方?边荒之地,风雪频繁,羌人叛乱不断。朝廷官员调到那儿,多半没几天好日子。

而董卓就在这片地方打出了名号。



他早年任骑都尉、破羌校尉,擅长打胡,擅长剿匪,更擅长看风向。中平年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虽因“行动迟缓”一度被罢职,但他没沉下去,反而在接下来镇压西凉叛乱中再度扬名。

凉州军讲究实战,打得狠,扛得住,服谁都不服中原那套文官嘴皮子。而董卓,不仅能打,还能讲价,他看准了中原朝堂早晚要空出位子。

机会果然来了。公元189年,灵帝一死,宫廷权力空心化,何进召董卓入京,“勤王平乱”。结果何进死于宦官之手,洛阳宫廷陷入混乱,董卓趁势进城。

此时他仅带三千人,但却仗着凉州兵悍勇、局势混乱,迅速控制了皇宫与少帝。

他没废话。直接废了刘辩,立了刘协,年号“初平”,自称太师、大将军、录尚书事。所有重权一手揽下,汉室江山名义上还在,实质上变成了董卓“个人事务部”。

朝堂上,百官低头不敢言。王允、蔡邕、荀爽这些士族名臣,只能看他眼色行事。连袁绍、曹操这样的世家后代,也只能装孙子绕着走。

史书说他“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那不只是形容他专横,那是他根本不把“朝廷”当回事。凉州汉子进京,不是来做官,是来“重组股权架构”。



而他那些招数更是步步惊心。他下令军士日夜轮流进出洛阳城,制造出“兵马无穷”的错觉,震慑百官;他一手笼络蔡邕等文士,借以营造改革假象;他一面打压东都贵族,一面任用西北军头,把整个中央架构换成了自己的亲信。



董卓这一拳砸下去,不仅是打在东汉的脸上,更是打碎了整个汉制文官系统。汉朝从此,再无中兴之望。

烧掉六百年帝都,只为保一个凉州堡垒

权力到手,接下来要干什么?巩固地盘,吓住敌人。董卓的手段从不含糊。关东十八路诸侯一声讨董,董卓直接反手一把火,烧掉了整个洛阳。

公元190年,袁绍组织十八路诸侯,以“清君侧”为名讨伐董卓。虽然这支“诸侯大联欢”打仗不行,喝酒倒挺凶,但名声在外。

董卓一看不妙,干脆把皇帝和朝廷架到长安去避风头。但迁都不能光走人,还得留下点“纪念品”。



他决定烧掉洛阳。

火从宫殿、太庙、藏书楼一路烧到民居巷陌。洛阳这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帝都,就这么被付之一炬。

连汉灵帝的陵墓都被挖开搜刮,太庙神主牌被毁,连先祖的“体面”都没给留。百姓成批流离,文物典籍化为灰烬,汉朝王气,至此彻底断绝。

迁都长安之后,董卓修筑郿坞,用全国征来的粮草打造超级粮仓。史书记载,可供三十年军需。他不是要打仗,是要“闭关自保”。

皇帝住宫中,军队驻郿坞,朝廷变成了凉州兵的附属品。

而整个过程,董卓杀了多少人?

数据难以确证,但根据史料,动辄“族灭”“诛连”,王允、卢植、丁原等旧臣非死即逃,荀爽、张温这些老派文人,也被冷落边缘。他杀得不只是人,是一个阶层——整个东汉朝堂的权贵生态,被他打了个稀巴烂。

百姓口中传:“董卓者,狼也;凉州兵,虎也。”

可谁都没料到,他死后,这些虎狼之兵还会继续吞噬天下。

一戟结束恶龙,一火烧出四百年动荡

董卓横行三年,压得朝堂喘不过气,但也招来了越来越多的暗流。最关键的一根导火索,藏在他身边——吕布。

吕布原是丁原部将,被董卓以“名马美姬”收买,投诚为义子。但董卓专横残酷,常当众辱骂吕布,还染指其妾,这些“家丑”成为后患。公元192年四月,王允、吕布等人密谋除董,行动定在早朝。



四月二十三日,董卓照常入朝。到北掖门口,吕布率兵拦路,一戟刺入董卓胸口。董卓应声倒地,市曹焚尸,民众夹道庆贺,以为恶龙终灭。

但没人想到,更可怕的,是恶龙死后的乱局。

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仍掌军权。得知董卓遇刺,他们迅速起兵,攻入长安,屠城数日。王允被杀,吕布逃亡,献帝再次被控制。

此后十余年,长安城反复易手。汉室朝廷彻底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起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漂泊四方,孙氏据江东。三国格局成形,四百年战火序章由此奏响。



董卓死了,但他点燃的火,从未熄灭。他没有篡位,没有称帝,却用一己之力推翻了千年礼制。他不是乱世的终点,而是起点。他不是黄巾,不是外戚,不是宦官,而是一场体制断裂的集中爆发。

所以说,这条恶龙,烧的不是城,是制度;杀的不是皇,是时代。从他走进洛阳那一刻起,汉家天下,再无回头路。
1条评分金币+12
huozm32831 金币 +12 - 昨天 20:5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5897
金币
97029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3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45
“这条恶龙,开启400年乱世”解析
“恶龙”所指
这里的“恶龙”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董卓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关键且负面的角色,从多个方面来看他符合“恶龙”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指代。他专权跋扈,在进入权力真空的洛阳后,先是故弄玄虚,让手下兵马玩“出城再入城”的把戏以迷惑朝臣,随后收编何进残部,借吕布之手谋杀执金吾丁原并兼并其部队,从而掌握洛阳军权。之后更是做出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的悖逆举动,引发朝臣不满。他还毒死何太后,杜绝外戚干政,自己独揽大权,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其行为如同“恶龙”般为祸朝政。

开启400年乱世的起始与结束时间
从时间跨度来看,“开启400年乱世”是指从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京开始,到开皇九年(589年)隋军南下灭陈结束,这期间历经了漫长的动荡时期,涵盖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多个分裂和战乱的阶段。

董卓开启乱世的具体表现
破坏中央政治秩序
董卓进京后的一系列举动严重破坏了东汉原有的政治秩序。他随意废立皇帝,打破了封建王朝皇位传承的稳定性和正统性,使得皇权的权威性受到极大挑战。朝臣们对他的行为敢怒不敢言,朝廷内部陷入混乱,原有的政治平衡被打破,这为后来各地势力的纷争埋下了隐患。例如,他废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引起了袁绍等朝臣的反对,袁绍更是逃出京城跑到冀州,这种内部的分裂和对抗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

引发地方势力崛起
董卓的专权和恶行引发了各地豪强的不满,从而导致了关东反董盟军的形成。这些地方势力以讨伐董卓为名,实则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反董联盟中,诸侯们各怀异心,打着正义的旗号行割据之实。董卓死后,这些野心家更是纷纷粉墨登场,相互争斗,形成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例如,袁绍利用渤海太守之位振臂一呼成为关东反董盟军的首领,各地豪强纷纷响应,但后来诸侯们在取得一些胜利后就开始踌躇不前,各自为战,加速了东汉朝廷的崩溃,使得天下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

导致社会经济破坏
董卓为了躲避孙坚等关东反董盟军,决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他在迁都过程中,对洛阳城进行了大肆破坏,烧杀抢掠,使得洛阳城这个曾经繁华的政治、经济中心变成了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农田荒芜,商业活动停滞。这种社会经济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使得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为乱世的长期延续提供了土壤。

后世影响
董卓开启的这400年乱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得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各个政权更迭频繁,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在经济上,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困苦,人口锐减。但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不同民族之间在战乱中相互交流、迁徙和融合。在文化上,乱世中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文学、艺术等领域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也有了独特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