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很多人都提前回到老家祭祖。寄托对亲人的哀思,祈愿后辈生活的更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也回到了河北老家祭祖,他带着哥哥姐姐,还有其他亲人,一起祭拜曾祖父冯国璋。

冯国璋的墓地位于河北河间市的诗经村,这个地方是他的出生地。
当得知冯巩即将前来祭拜祖先时,许多当地居民提前在冯国璋陵园的入口处等候,期待能亲眼看到冯巩的风采和他的真实面貌。
冯巩驾驶的车队从远方驶来,前方是一辆相当普通的轿车,而后方则是一辆商务车,冯巩就坐在这两辆车中。

冯巩所乘坐的商务车价值高达数十万,但对他而言,这只是一辆普通的汽车,与豪华汽车毫无瓜葛。
根据冯巩目前的社会地位和级别,乘坐这款车已经变得相当低调。冯巩的车并没有停下来,可能是为了不打扰正在围观的村民,而是直接驶入了陵园。

冯国璋的陵墓覆盖了广阔的土地,在那片郁郁葱葱的麦田里,有一座宏伟的墓地显得格外宏伟,其上还生长着一棵大树。
冯巩和他的家人的车队依序进入,现场还有工作人员进行指挥,其他的人也被禁止进入陵园。毕竟,这里是冯巩的曾祖父的墓地,其他人也没有理由去进行祭拜。

67岁的冯巩高大威猛,头戴一顶黑色帽子,全身穿着黑色服装,面带严肃的表情与家人进行深入的交谈。
在现场,所有人都是冯巩的家人,包括他的哥哥和姐姐,以及他的同辈和几名晚辈。所有人都表现出极高的虔诚,双手紧紧抱在前方,聆听冯巩讲述他的曾祖父的往事。

这一次,冯巩和他的家人都保持了非常低调的态度,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并且他也没有公开自己的视频。对他而言,他不太愿意透露家里的事情,因为他现在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2021年,冯巩携带他的两位姐姐前来祭拜祖先,那时他尚未担任曲艺协会的主席。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冯巩表现得相当自如,甚至还为网友录制了一段视频。
冯巩与他的姐姐在外貌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无疑证明了他家庭成员拥有非常强大的遗传基因。

早些时候,冯国璋陵园也向公众开放,供人们进行祭祀活动。在现场,花圈和花篮被摆放得满满当当,冯巩的家族成员在墓碑前拍了合照作为纪念。
这次聚会对冯巩的家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但在过去的两年里,他的家庭成员都保持了低调的态度,再加上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年岁已高,他们之间还有各自的事务要处理。直到这一年,冯巩又一次带着他的家人回到家乡进行祭祖活动。

冯巩的哥哥和姐姐都是非常低调的人,他们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只有在和冯巩一起回家祭祖的时候,他们才会一同出现。

在日常生活中,冯巩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他并不骄傲,目前仍在网络上录制视频片段,并与他人分享他的生活点滴。
冯巩始终走在亲民的道路上,他的性格非常随和,与网友的互动也非常友好,因此在大家的眼中,冯巩是一个口碑极好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冯巩与他的妻子艾慧的婚姻关系非常美满,因为艾慧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两人已经结婚多年,并且从未涉及过任何绯闻。
冯巩对待他的妻子艾慧非常体贴,尽管他亲自参与了许多活动,但并不打算带她一起,他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她的个人隐私。艾慧也更倾向于做家务和教育孩子,不太愿意公开露面。

我们期望冯巩能为观众带来更多动听的相声表演,他的所有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大家怎么看呢?许多人都知道,冯巩的曾祖父是冯国璋。
近代冯氏族谱以“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十字为序,冯国璋为“国”字辈,冯巩是“禁”字辈。
如果不是时代原因,冯巩的本名可能是“冯禁巩”。
到了冯巩儿子这一代,就恢复了排序,冯巩给儿子取名为“冯开诚”。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冯巩的母亲刘益素,其实也具有不凡的身世。
她是“汀流河刘家”的大小姐,民初时期,刘家的商号北起黑龙江,南至上海,覆盖了北方大部分土地,与山西豫家、沈阳郎家、吉林牛家并列“中国北方四大家族”,又有“南荣(荣毅仁家族)北刘”的称号,是冀商的带头人之一。
刘家起于清末刘新亭。清末时期,“闯关东”人日益增多,刘新亭听说东北龙湾(吉林农安)一带正在开荒,急缺农具和日用品,于是从自己的老家,河北唐山乐亭县,收购了大量农具、土布等运往东北,再运回关东烟等东北作物。短短十年,获利百万,成为当地首富,并带动家乡众多人口前往东北从事商业活动。
东北人称以刘家为代表的乐亭、滦县的商人为“老呔(tǎi)儿”,称冀东其他各县的商人为“花老呔儿”,这就是冀商三大帮派之一的“老呔帮”。最盛时期,仅长春市就有老呔帮商人十万之众。有“东北一个省,无商不乐亭”的说法。据说“老呔”其实是乐(lào)亭二字的谐音,以讹传讹而来。

刘新亭的儿子刘如峨承继父业,兴办实业,将刘氏家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刘如峨认为,一个家族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三个方面,一是土地,二是商业、三是权势。于是他给三个儿子作了明确分工,老大经营土地,老二专攻商业,老三则努力读书,追求仕途。
不得不说老刘家风水正旺,刘如峨看人的眼光也准,分工合理,三个儿子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三儿子刘兆熊,一举考上了举人,深受晚清重臣翁同龢赏识。刘兆熊为人又善于逢迎,与庆亲王、李莲英等都保持了密切的关系,成为刘家在朝廷的支柱。
而刘兆熊的儿子刘桢、刘培、刘坦又先后中举,其中刘坦任过二品内阁中书,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等都熟识。黎元洪还为刘家祠堂题过字。
其中刘坦与冯国璋的关系最好,所以将自己的孙女刘益素许配给了冯国璋的孙子冯海岗。这二人也就是冯巩的父母。

老二刘兆年商业也发展得轰轰烈烈,创立“合义堂”,在唐山一带,先后开设了会发合、同发合、万发合等一系列以“发”为名的商铺。随后一路打入京城,开设了振发合、成发合等。鼎盛时期,刘家以“发”为名的企业达到100多家。而最出名的则是在长春的益发合,包括杂货铺、棉花坊、米面加工工厂,造酒榨油工厂,还设了益发钱庄,后发展为益发银行,将商业、金融、工业融于一体。
简单的一个面粉厂,一天能制出9000袋洋面,几乎垄断了东北各地的面粉销路,铁路一直修到厂子里。
土地经营则是在老家乐亭。刘家在老家购置了近5万亩土地。除此之外,还建造了占地几百亩的刘家大院。大院仿照北京故宫设计,雕梁画栋,前廊后厦,大大小小的房间加起来共有1040间,还设计了假山、河池、花圃、小桥等等景观性建筑,极尽奢华。据刘氏后人称,规模远超过了山西的乔家大院。

但是,乐亭地处冀东走廊,几乎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伪军驻扎于此,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驻扎于此。几经兵乱,最终毁于一旦。
刘家的商业也随着战乱而迅速衰落。抗战时期,东北沦陷,日伪以日本利益为导向重新布局经济,轻工业受到打压,而在随后的连年战乱中,以益发合为主的刘家也日益衰退。
解放后,益发合成为长春首家公私合营企业。
家族的富贵,与冯巩基本上来说没多大关系。父亲冯海岗入狱,随后又被“发回原籍”,冯家从冯氏故居搬了出来,租房居住。全家收入靠刘益素的79元工资。过不下去的时候,刘益素到处借钱。冯巩小时候缺衣少食,还去捡过煤核。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不怨天尤人,不沉湎过去的辉煌,完全靠自身的不懈奋斗,才成了今天全国人民都认识的冯巩。
最后,以冯巩在《艺术人生》中念的一首诗为结尾吧: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器,拓马长枪定乾坤。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191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五四运动全面爆发,这既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浪潮,它对推动近代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成为划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然而在这一年的年尾,还有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情发生——曾经的中华民国代理总统冯国璋去世。说它大是因为在当年,冯国璋去世后,其阵仗之大令世人震惊;说它小是因为在今天,人们对于冯国璋已经淡忘,曾经的往事也少有人提及。
冯国璋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盛大的国葬仪式。国葬期间,在北京公祭一个月,之后移灵出京,冯国璋被归葬原籍当时的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诗经村,同时沿途各级机关被要求按国葬礼仪搭篷设祭。而其子冯家遇作为当时近代中国颇具实力的著名企业家,这场国葬在政商两界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可以说,如此盛大隆重的国葬仪式,在北洋政府时期并不多见,能在身后获得如此殊荣,印证了冯国璋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而他的经历,或许可以从他被称作“北洋之犬”开始说起。
一、“北洋之犬”冯国璋
首先要明确的是,“北洋之犬”并不是侮辱或者贬低的称呼,而是一种赞誉。
1896年,毕业于当时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冯国璋投奔于尚未成事,正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的袁世凯,担任了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的总办。正是这支“小站练兵”力量在日后成为了清朝陆军的主力,并在清朝覆灭后成为北洋军的核心部分,也由此开始了冯国璋与袁世凯相互成就的后半生。
在之后袁世凯时期的
北洋政府
中,民间盛传“北洋三杰”的说法,所谓北洋三杰分别以龙、虎、狗指代:
“北洋之龙”
是袁世凯的重要谋士
王士珍
,曾担任袁世凯时期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北洋之虎”
是皖系军阀首领
段祺瑞
,因其铁腕手段,作风强硬,被袁世凯视为重要帮手;
“北洋之犬”
是直系军阀首领
冯国璋
,同样被袁世凯所倚重,长期盘踞江苏,势力强大;

一般认为,“北洋三杰”龙、虎、狗的说法,是借用三国时期诸葛亮三兄弟的典故,当时的诸葛三兄弟中弟弟诸葛亮辅佐刘备,兄长诸葛瑾辅佐孙权、从弟诸葛诞(同族弟)辅佐曹丕,这诸葛三兄弟被时人称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由此借以形容当时袁世凯的三个重要干将。
实际上,虽然作为袁世凯的重要帮手,但冯国璋在很多事情上与袁世凯的矛盾甚至积怨已经颇深,袁世凯也曾多次想要离间并削弱冯国璋盘踞在江苏的势力,但始终未能如愿。此后,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的过程中,冯国璋表达了明确和公开的反对,使二人的矛盾逐渐加深并开始公开化。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
府院之争”,使张勋以调停为名获得了试图重新拥立清廷的机会。张勋失败后,府院之争造成的两败俱伤,使北京的政治权力格局出现真空,冯国璋开赴北京,代理大总统之职位,直到1918年10月10日期满。后由徐世昌升任大总统,冯国璋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一年后,冯国璋在北京因病逝世,临终前嘱托新任大总统徐世昌: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二、冯国璋的家族谱系在2011年的电影5《建党伟业》,以及2017年的电影
《建军大业》
中,著名的相声演员
冯巩
,曾两次扮演他的曾祖父冯国璋,开始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到这对名人祖孙之间的血缘关系。
然而,如果往前追溯,冯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至明朝开国六公之一的
冯胜
。
冯胜追随兄长投奔当时实力尚弱的朱元璋,曾先后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明朝建立后又随徐达北伐,平定甘肃。明朝建立后论功行赏,冯胜凭借不俗的战绩在大明一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被奉为“宋国公”。
后来,随着朱元璋逐渐清除曾经的功臣战将,为仁厚的太子朱标拔除帝位上的“尖刺”,在“蓝玉大案”后,冯胜莫名其妙死亡,一说是自杀身亡,一说是被朱元璋赐死。
而如果向冯国璋之后的谱系梳理,便可以发现。冯国璋与冯巩之间确实存在至亲的血缘关系。冯国璋的三子冯家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冯家遇的三子冯海岗毕业于当时的北平辅仁大学;此后冯海岗的三子便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冯巩
。
再往后,全中国的观众便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认识和熟悉了这位德艺双馨的“春晚钉子户”,以及他那句著名的:
“我想死你们了!”

众所周知,冯国璋是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也是袁世凯的心腹。但实际上,冯国璋其实是位封建思想很严重的人,甚至曾想过帮助溥仪复辟。当时10岁的溥仪送给冯国璋一张字画,冯国璋看后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并感慨说:幸好没扶持他当皇帝。

冯国璋早年家境贫困,为谋生计,辞别家乡从军。凭借自身努力及才能,冯国璋在军队如鱼得水,能够成为大军阀,当然离不开袁世凯的提携。

1900年,袁世凯为能在德国人面前炫耀,命令冯国璋,段瑞祺昼夜加紧操练军队。到展示那天,军队整齐划一,军威凛然,德国人称赞不已。袁世凯因此威风大涨,冯国璋顺理成章的出任北洋常备军教练处总办一职,成为袁世凯心腹。

慈禧太后去世后,溥仪登基,其父载沣为集中权力,替光绪帝报仇,罢免袁世凯所有职务。冯国璋怕受牵连,借口“坠马受伤”请辞。但清廷并没有应允,仍然保留冯国璋职务。冯国璋感念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仍与其互通音信,为袁世凯东山再起做足准备。袁世凯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很快官复原职,冯国璋也成为第一军统领导人。之后,清政府被袁世凯步步紧逼,溥仪迫于无奈宣布退位。

表面上,冯国璋帮助袁世凯推倒清朝统治,但其骨子里是仍是封建思想很重的人,当年袁世凯以起义军要挟溥仪退位时,冯国璋曾违背袁世凯命令,私自镇压起义军,维护清廷统治。

中华民国建立后,冯国璋一时无所适从,小心翼翼的自己当年的花翎帽珍藏起来,时不时就想起当年在清廷任职的事情,为此冯国璋非常关心退位后溥仪的生活状态。得知很多人都向皇帝求字画的事情后,冯国璋也赶紧派人去向溥仪求画,毕竟家里能挂一副皇帝的字画,也是非常风光的。

消息传到故宫后,服侍溥仪的人也不敢怠慢,赶紧让小皇帝为冯国璋作画。很快,溥仪就作好一幅画,送到冯国璋府上。冯国璋收到后非常高兴,赶紧拆开查看。只见画上画了一匹马,但仔细一看,马上面还有两个角。冯国璋一想,“马”上加两个点,那不就是“冯”字嘛!再定睛一看,画上还提着一行字“此吾家千里驹也”。冯国璋当时脸色大变连连摇头,赶紧让人烧掉字画。旁人问及原因,冯国璋回答说:“溥仪举止轻浮,滥用聪明,难当大任!幸亏没助他再当皇帝”自此以后,冯国璋再也不提复辟的事情。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是因为这样一件小事,溥仪失去能帮他复辟的一员大将。对溥仪而言,这恐怕也成为其人生最大的憾事吧!

载沣摄政三年,唯一拿得出手的恐怕也只有一支禁卫军了。
1900年,德国公使在北京街头不小心被“拳民”宰了,1901年载沣领着慈禧的命令去德国道歉谢罪。载沣在德国见识了德国皇家近卫军,德国的一位亲王当时对他说:“贵国也应该效仿吾国,以揽握兵权、革新武备为第一要着。”
载沣听得频频点头,“近卫军”的影子从此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老妖婆相继歇菜,载沣当上了摄政王,清王朝终于轮到他当家作主了!
于是在这一年,载沣在摄政仅仅43天后便开始筹备组建一支完全听命于皇家的禁卫军,载沣大手一挥发布了一条命令,载涛,毓朗,铁良,你们给我好好训练禁卫军。

载沣为了能够绝对地掌控禁卫军,让他的弟弟载涛担任了禁卫军的训练大臣和统领,但是,载涛虽然3岁时便被封为镇国将军,可是他哪里会练什么兵?所以,载沣又让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良弼去辅佐载涛。
对于禁卫军的兵源,载沣也有很严格的把控,所以除了步兵第四协用的是汉人以及马队一个营是蒙古人外,剩下的便全是满人或者旗人,之所以这么做是保证禁卫军对清王朝的忠诚。
1911年,清朝禁卫军始告建成。
这是一支忠诚于清皇室的军队,这是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一支编制1.2万余人的军队,载沣用了3年时间,可想而知他在这支军队上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不管是载沣自己,或是其他王公贵族,也许在所有人看来,这支军队将会让清朝的统治地位更加的稳固,将会延续他们满清的国祚。
1911年9月17日,载沣意气风发地检阅禁卫军,给禁卫军中的军官——满族王公颁发、佩戴勋章,给各营发放旗帜,说了好一番激励人心的话。
载沣,很开心,从1901年到1911年,已经10年了,他终于完成了这个夙愿。

但是,让载沣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在他检阅完禁卫军后还不到一个月,1911年10月10日,远在北京1100公里外的武昌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响,竟然由此拉开了清政发倒塌的序幕。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派荫昌率领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可谁知荫昌竟然是一个废物点心,也指挥不动北洋军,无奈之下,载沣只好低声下气地将在安阳老家垂钓的袁世凯请了回来。
袁世凯指挥下的北洋军自然是打得起义军喘不过气、抬不起头来,所以便想和袁谈判,袁一想,也不是不可以,只看到底是革命党给的价码高,还是清政府给的价码高!所以,袁世凯让正打得起劲的冯国璋先按兵不动,冯国璋不乐意了,这可是给朝廷立功的好机会,怎么能不打呢?于是,冯国璋绕过袁世凯去找隆裕,你给钱,我继续打!袁世凯一看,嘿,反了你了,敢不听话?!袁世凯一个命令下去,卸了冯国璋的兵权。

冯国璋既然被袁世凯给办了,后来怎么又当上禁卫军总统了呢?
一
载沣训练禁卫军的事,袁世凯一直在关注,这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拿捏载沣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袁世凯对载沣说了,尊敬的摄政王哟,你看武昌的事闹成这样了,是不是应该派你们的皇族统率禁卫军南下平叛,给各军做个表率呀?
禁卫军是谁在统领?载涛!让载涛练兵已经是为很难他了,你还让带兵打战?这不要他命吗?
载涛一听,心慌了,吓得赶紧辞去了统领禁卫军的职务。
载涛辞职,正好中了袁世凯的下怀。此时袁已任内阁总理大臣,载涛一辞职,他便以内阁的名义接管了禁卫军,将禁卫军训练处改为禁卫军司令处,然后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

二
冯国璋“背叛”过袁世凯一次,袁为什么让他当禁卫军总统呢?
禁卫军多为满人或者旗人,如果让一个汉人去当总统的话,是很难镇得住这帮“兵老爷”,但是冯国璋比较特殊。清政府曾经办过一所陆军贵胄学堂,专门招收满族的王公子弟,摄政王载沣和恭亲王溥伟都曾是这所学堂的学生,而冯国璋正好当过这所学堂的总办,与禁卫军中的不少满族统帅颇有渊源,冯算是他们的老师。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冯国璋去当禁卫军总统的话便可以镇得住场面了。
这便是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的原因,冯也因此得以翻身。
冯国璋当上禁卫军总统后,为袁世凯后来逼迫溥仪退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袁世凯要推翻的可是满族的清朝,满族的禁卫军能同意?良弼第一个就不同意!禁卫军将领们围着冯国璋,让他给出一个说法,冯国璋也有点迷茫了,到底是支持袁世凯,还是继续效忠清政府?
想来想去,他想通了两点,一是袁世凯对他不错,二是清政府已经没救了。
所以,他决定支持袁世凯。

冯国璋是怎么压住禁卫军里的反对声的呢?
九个字:以利诱,以威逼,以命保!
冯国璋出手第一招是“利诱”,他说,原有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他怕这些“兵老爷”没听明白,又特地重复说了一遍。
冯国璋的第二招便是“威逼”,他说,这些优待条件,革命党本不答应,是袁宫保费尽心力争取来的,得之不易,只有这样才能保全皇室,若不接受上述优待条件,皇位、皇权,一切待遇皆无,从权衡量,孰轻孰重?!
冯国璋这两招的意思摆明了便是说,你们老老实实听话,好处自然少不了你们的,但是你们要是敢反抗,到时候可不要怪我们不留情面!
禁卫军被冯国璋的话给暂时唬住了,可有一个问题还需要冯国璋解决,什么问题呢?袁世凯都能推翻清朝,谁能保证他一定会兑现他这些所谓的优待条件?所以,冯国璋必须要让禁卫军相信这些优待条件肯定能够兑现。
于是,冯国璋使出了第三招,他说:“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皇上尊号仍存不废,让权不让位;凡关两宫安全与禁卫军待遇,一概担保到底;不论我调到哪里,任何职务,必定仍以禁军相随!”
冯国璋看了看台下的人,似乎仍然将信将疑,于是想了想又补充道:“当着众人的面,我敢声明,今后决不与革命党往来,倘若发现有言行相悖之处,准许你们随时枪杀,不许家人报复!”然后禁卫军自行推选两个人时刻跟随他,监视他的一言一举一动。
冯国璋撂下如此三招,果然稳定了禁卫军,控制住了局面。

1914年,禁卫军被改编为陆军第16师,由王廷桢任师长,仍归冯国璋统属,作为冯国璋的卫队,一直到1921年冯国璋病逝。第16师步兵2团则作为紫禁城的守卫部队,一直到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为止。
禁卫军之于冯国璋,冯国璋之于禁卫军,谁也没有负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冯家是真有牌面。
4月3号深夜,有网友在网上爆料,说冯巩回老家了,河北河间市西诗经村,祭拜自家太爷爷冯国璋。几辆商务豪车直接开进了墓园,村民一大堆围在路边看热闹,场面那叫一个热闹。毕竟这家出了个总统级别的祖宗,也出了个全国人民都认识的笑星。

从照片来看,那座陵墓不光气派,还被保养得很到位,四周绿油油的田野,位置也挺安静的。网友说,每年清明冯巩他们家都会来拜祖宗,从不间断,算是挺讲究的。

当时车队进村的时候扬起一阵尘土,没啥停顿,也没跟村民打招呼。有人就开始议论,说冯巩这么大名气,回自家村子是不是该提前下车和乡亲们说句话,不然就太高冷了,跟他平时在电视上那个亲和劲不一样。

也有一拨人站出来说话,说人家是来拜祖宗的,又不是开粉丝见面会,干嘛非得跟大家打招呼?就算是名人,也得有点私人空间吧。你说热情吧,人家会说你作秀;你要是低调点,又有人说你架子大,咋都不讨好。
车队路过那会儿,看热闹的村民确实不少,有些可能就是冯家后人。冯巩带着家人下车祭拜,几个人神色挺庄重,还有人在现场合影留念,看着状态都不错。照片里没人做作,也没摆拍,氛围就是一个字:肃。

评论区一炸锅,有人说:“看得出是一家人气场都挺强的。”还有人笑着说:“这就是基因压制现场。”有调皮网友提到袁世凯,说要不是当年一念之差,风头可能比冯国璋还猛。评论区从历史人设拉到相声圈,一秒跨好几代人。

有人留言说,明星回村,不管干啥都会被围观,这事不是冯巩能控制的。你就是买根葱,都会有人拍视频说你“不接地气”。有网友说得挺扎心的:“不是你火不火,是你身上有故事。”
也有网友替冯巩说话,说人家多年坚持祭祖,有没有镜头都来,这才是真正的根儿没断。比起那些只知道红毯走秀的艺人,人家这叫念旧,不作秀,不吆喝。

这事儿说白了,如果没人拍照发帖,也压根不会变成新闻。就是因为他是冯巩,才会被无限放大。就跟有人说的那样:“做名人太难了,连扫个墓都得被品头论足。”

无论是冯国璋的后代,还是相声演员冯巩,都是这片土地走出去的孩子,有念旧心也有敬祖情,不用滤镜,也是真情实感。
出身是运气,做人靠自己。在中国的文艺界,冯巩老师无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每年的春晚舞台上,他那幽默风趣的表演,总是能给全国观众带来无尽的欢声笑语。他的相声、小品,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在笑声中传递着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而冯巩老师的家世,也同样令人瞩目,他的曾祖父冯国璋,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曾担任过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这样的家庭背景,足以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然而,冯巩老师却从未因自己的家世而骄傲自满,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低调、朴实的作风。在公众面前,他总是那个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冯巩大爷”,丝毫没有大明星的架子。近日,冯巩老师返乡为曾祖父扫墓的一幕,更是让人们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按照常理来说,像冯巩老师这样的大明星,出行那肯定是前呼后拥,豪车开道,保镖随行。但冯巩老师的返乡之旅,却完全打破了人们的这一固有印象。现场没有一辆豪车的影子,更没有一大群随从人员,冯巩老师就像一个普通的归乡人,轻车简从,低调至极。

他乘坐的车辆,看起来普普通通,和咱们平常在路上看到的没什么两样。这不禁让网友们大感意外,纷纷留言表示:“冯巩老师也太接地气了吧,这完全不像个大明星的出行阵仗啊!”还有网友调侃道:“别的明星出门,恨不得把整个车队都带上,冯巩老师倒好,一辆车就搞定,这反差也太大了。”

在返乡的过程中,冯巩老师全程都非常低调,没有丝毫炫耀的意思。他穿着朴素,笑容可掬,和乡亲们亲切地打招呼,聊天。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网友们对他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他们纷纷点赞道:“冯巩老师这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不被名利所左右,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当乡亲们围上来,激动地说:“冯巩啊,可把你盼回来啦!”冯巩老师立马满脸笑容,热情地回应着:“乡亲们,我也想你们呐,每次回来,都觉得咱这老家才是最舒坦的地儿!”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也让乡亲们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亲切。

在扫墓的间隙,冯巩老师还和乡亲们聊起了家常。一位大爷关切地询问他工作累不累,冯巩老师挠挠头,笑着说:“不累不累,能给全国观众带去乐子,我这心里头啊,比吃了蜜还甜!”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小朋友害羞地递上本子请他签名,冯巩老师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小朋友,好好学习,将来比冯爷爷还有出息!”他一边说着,一边认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温暖和关爱。

有网友拍到了冯巩老师和乡亲们聊天的画面,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冯巩老师弯着腰,认真地听着乡亲们说话,眼神里满是关切和尊重。这样的冯巩老师,不仅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

作为一名出色的相声老艺术家,冯巩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鲜少有人知道,冯巩的曾祖父是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
被誉为的"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可谓是叱咤风云的大军阀,而他在北京的老宅也是价值连城。

——冯国璋
1859年,冯国璋出生在河北河间。冯国璋的父亲考取过童生,但一生潦倒没有大作为,于是冯国璋的父母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冯国璋的身上。夫妻俩虽然穷,但为了让儿子读书连家里的砖都卖了。
好在冯国璋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很受私塾先生的喜爱。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冯国璋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

据说,冯国璋有一次抓住了一名出去嫖娼的贵族学生,这名学生被处罚时还出言不逊,冯国璋大怒,把军帽扔到了地上,说:
"我宁可不做这个官,也要严明纪律。"
光绪二十九年,冯国璋在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辛亥革命时期,他曾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
袁世凯称帝后,有意重用他,但袁世凯也不是一个轻易相信人的人,他将周邸嫁给冯国璋,安排她在冯国璋身边做眼线,而周邸也十分衷心,袁世凯在位期间一直都将冯国璋的一举一动报告给袁世凯,或许也是因此,袁世凯对冯国璋的两次授命,他均未上任。

后来袁世凯倒台,冯国璋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袁世凯对他的信任和提拔,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华民国代总统。
对于像冯国璋这样一手遮天的大军阀来说,除了权利,他最想要的就是金钱。据说,冯国璋在北京病逝后留下了高达三百万银元的遗产,而他在北京的老宅更是在现在价值2个亿。

——帽儿胡同老宅
冯国璋1918年电告全国辞去副总统职务后,于1919年回到河北河间,同年,他抵达北京,病逝于他在北京的老宅。
这座宅子位于北京城著名的帽儿胡同,像末代皇后婉容、明代将领洪承畴等都曾在此居住,同时,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可园"也坐落在这里。
冯国璋老宅的大门并没有想象中"高门府邸"的压抑感,不过是一扇有些斑驳的红漆木门,不大,和年久的石板路相互静止着;门上也并没有"冯宅"的贵气字样,只有"国恩家庆"四个小字躲在门楣上。
大门两边是两个精致小巧的"石鼓"。实际上,这两个"石鼓"是用来支撑大门的基座,但在旧时,"石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由此可见老宅先前主人冯国璋的尊贵身份。

虽然现在看来大门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依稀可以想见当年这座宅子的辉煌。宅子坐北朝南,是一个五进四合院,屋宇高大,庭院宽敞,布局严谨,具有鲜明的晚清建筑风格。
事实上,这座位于帽儿胡同的四合院是冯国璋从别人手里买来的,他买下后通水通电,后又卖给了伪军司令,后又多次买卖易主,只不过冯国璋的名气都要大过这座宅子的历届主人,所以现在仍被称为"冯国璋故居"。
2001年,这座老宅被划为北京市重点保护单位,现在并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们很难进去看一看,回顾它昔日的风采。

——后人
据说,冯国璋去世后给他的子女留下了300万银元的遗产,但是他的儿女中没有人有像他一样的敛财能力,所以冯家就逐渐没落了。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是冯国璋的第三个儿子,毕业于北洋学堂,后留学德国,学习化学冶金专业。
回国后,伪 政府曾想拉拢冯家遇为他们做事,但是冯家已经看透了军阀间的混战,不愿意再趟入浑水,因此,冯家遇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转行进入商界发展,开办了包括天津大陆银行、大城银行在内的实业,但最成功的,则是东方油漆厂。

在当时,"东方油漆厂"是数一数二的大厂,冯家遇的产业也因此逐渐扩大。但是他并没有一丈财富作威作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就把手中的产业悉数上交给新中国人民政府,冯家也从此回归到一个普通家庭的状态。
直到冯巩在春晚的舞台上名声大噪,这些往事才又逐渐被人提起。但是冯家后人依然很低调,鲜少在公开场合提起。

冯国璋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他的聪慧是天生的;但是很不幸的是,他偏偏又生在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时代,所以他的手段是被那个时代的黑暗和鲜血"洗礼"出来的。
在那个时代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被鲜血一遍一遍地演绎着,"活下来",成为了人生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而当他成为了臣子,成为了总督,成为了副总统,慢慢爬上了那个时代最高的位置后,权利在手,还缺什么呢?金钱,越多越好。毕竟在那个时代,人命甚至都没有钱重要,有了钱,对他自己,对他的家人而言无疑是更有力的保障。

冯巩饰演冯国璋
所以他用他的权利用他的智慧敛钱聚财,为他自己,也为他身边的人。但是钱从哪儿来?
据当时的统计,冯国璋留下的遗产总值大概在300万元不到,这些钱是冯国璋多年的储蓄和投资所积累下来的,其中也包括了田地、股票等固定资产变卖折合而成的部分。
由此可见,冯国璋虽然喜欢敛财,但他的钱财都是通过正经途径的来的,并没有贪赃枉法,压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冯国璋死后,丧事和遗产分配都是委托给老友王士珍来负责,在王士珍的主持下,这些钱都按不同的份额分给了他的子女们。

但是让人欣慰的是,他的后代也没有依仗冯国璋的名声作乱,相反地,甚至还积极创办实业,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冯家遇还上交了所有的产业,回归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这就是家庭的影响吧?如果一个家族没有足够强的精神教育,不管他之前多么强大,多么兴旺,结局必定是悲惨的,没落的。
但是像冯家这样,几代人都能够从危机中走出,甚至在危机中找到生机,为别人创造机会,简直让人佩服。帽儿胡同的老宅价值几个亿又怎么样?从冯国璋到冯巩,冯氏家族创造出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这座宅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