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3阅读
  • 2回复

[猎奇]六七十年代儿童宣传画:那时的孩子没有学习压力,生活好开心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949
金币
30448
道行
37009
原创
2157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9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37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分享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儿童题材宣传画。从这些宣传画上,我们能看到当时的孩子没有学习压力,生活好开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的花房》

两个女孩在花房里给绿植浇水。她们好开心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荷花鸳鸯图》

圆圆的月亮下,两个胖娃娃在盛开的莲花里专心致志地看两只游泳的鸳鸯。



姐姐姐姐你真棒,

来帮弟弟穿鞋子;

弟弟弟弟你真乖;

摸着花儿笑呵呵。



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姐弟俩正在开心的做游戏。



《帮小同学缝鞋带》

在校园的树荫下,戴着红领巾的大姐姐正在帮小妹妹缝鞋带。他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看谁最整洁》: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痰。



端正姿势,开心学习。

那时候咱们宣传画上的男孩女孩真好看。而我们现在教材上、宣传画上的那些孩子一个个都那么丑,不忍直视。



孩子们在校园的草地上开心地跳皮筋。



两个少先队员正在使用缝纫机缝制衣服。



庆祝南瓜大丰收。

孩子们爬在一个大南瓜上,开开心心地玩耍,非常开心。



驾驶潜水艇,到海底去探寻海洋的秘密。



大姐姐写作业,小弟弟玩皮球。



孩子们开开心心玩玩具。在他们的脸上,满是纯真的笑容。



孩子们在花园里开开心心学科学。



《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拾到公物要交公》

笔者感言:大家发现没有,六七十年代宣传画上的那些小孩子,浓眉大眼,圆脑袋、小胖腿,目光澄澈,神情自然,天真活泼。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动画电影、教材里的那些小孩,毫无生气,目光呆滞、表情僵硬,甚至为了取悦西方,故意歪曲、丑化,令人气愤。大家看完这组老照片,有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期待你们的精彩观点。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152
金币
125765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9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0:31
关于六七十年代儿童宣传画《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拾到公物要交公》的创作背景与内涵,结合搜索结果信息可总结如下:

1. 主题内容与画面元素
该作品延续了六七十年代宣传画“集体主义教育”的核心主题。画面可能呈现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场景,如拾金不昧、维护公共财物等。参考同期类似题材,如《帮小同学缝鞋带》、《剥豆角》4,画面中的孩子形象应是健康活泼、面带笑容,背景可能融入校园、街道等公共空间,体现对集体责任的强调。

2. 道德教育与时代精神
这类宣传画旨在传递“劳动光荣”“公德为先”的价值观。例如,捡麦穗、帮厨剥豆角等场景4均反映了儿童参与集体劳动的画面。而“拾到公物交公”直接呼应了当时倡导的“大公无私”精神,与《看谁最整洁》中“讲究卫生、服装整洁”1等规范共同构成道德教育体系。

3. 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
人物形象:圆润可爱、表情生动,如“胖娃娃看鸳鸯”、“肥嘟嘟抱和平鸽”4等,体现纯真质朴的审美取向。
色彩与构图:采用鲜艳明快的色调(如红领巾、花朵元素),背景常搭配自然或生活化场景(如花房、校园树荫),增强画面感染力。
传统元素融合:可能借鉴年画风格,如荷花、祥瑞图案的象征性运用5,赋予教育主题文化内涵。
4. 与当代教材插画的对比
搜索结果多次提到六七十年代宣传画与当代教材插画的对比。前者被评价为“富有朝气”“正统中国审美”,而近年教材插画因“人物萎靡”“形象怪异”引发争议34。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儿童形象塑造的意识形态变化。

5. 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积极面:通过直观画面传递社会规范,培养集体意识,与“工农兵选拔大学生”等政策共同构成时代教育体系。
局限性:过度强调集体可能压抑个性发展,且部分主题(如阶级斗争)带有特定历史烙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183
金币
93919
道行
1985
原创
2391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0:51
  您好,历史君。您分享的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题材宣传画确实展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这些宣传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念:

  1. 快乐的童年:宣传画中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快乐成长和无忧无虑童年的重视。

  2. 家庭和睦与互助:如《姐姐姐姐你真棒》中姐弟俩的互动,展现了家庭中的温馨和睦以及兄弟姐妹间的互助精神。

  3. 集体主义和公德意识:《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拾到公物要交公》等宣传画强调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公德意识的培养。

  4. 劳动教育:如《帮小同学缝鞋带》和《两个少先队员正在使用缝纫机缝制衣服》等画面,体现了当时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视。

  5. 科学探索和好奇心:《驾驶潜水艇,到海底去探寻海洋的秘密》等画面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6. 健康生活和卫生习惯:《看谁最整洁》等宣传画倡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痰等健康生活习惯。

  通过这些宣传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也能体会到社会对儿童教育和成长的关注点。同时,您提到的现在一些教材和宣传画中孩子形象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现代教育和文化传播中更好地展现儿童的天真活泼和积极向上的形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您的观点很有启发性,期待听到更多人的看法和讨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