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4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今日五月初三,端午前习俗知多少?老人言:“提前备菖蒲,预防五毒来”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395
金币
9435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1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3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31) —

又是一年五月初三。天刚破晓,乡下的小路边已有人弯腰割菖蒲。家家户户的大门下,摆出了新割的艾草和菖蒲,静静等待时节的到来。小时候我最喜欢跑到奶奶身后,看着她小心翼翼将湿漉漉的菖蒲叶挂在门臼上,一边唠叨:“早些备着,好躲五毒。”岁月像蓝色的炊烟,在院落里盘旋,那抹青绿的菖蒲,是家乡人对初夏的回答,更是老一辈最朴素的期盼——平安过端午。

五月初三,这个名字在忙碌的城市里似乎有些陌生,却在故乡老人口口相传里散发温软的余韵。临近端午,五毒欲动,“未雨绸缪,先挂菖蒲”这道风景,和门槛上的红绳、案头的粽叶、饭锅里咕嘟咕嘟的杂粮粥一起,把个寻常小日子过出了分量。每到此时,我总想,生活的有趣和体面,往往都藏在这些微小的讲究里。

其实,五月初三并非仅仅是端午的前奏。农历五月原本就是民间认为的“毒月”,蛇虫繁殖、气候转暖、湿热交加,成为人们敬畏的“关口”。菖蒲,作为这段时令的“守门人”,自古受人尊崇。它有“水中仙”的美誉,叶片修长、气味清雅,传说能驱邪避祟。古人说,“端午蒲剑斩五毒”,将菖蒲插门、佩带、泡水,都是为迎接盛夏提前铺垫。

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恶气不能入也”。而今多地把菖蒲、艾叶一并悬于门楣,既是习俗,也是寄托。“菖蒲剑,门前斜。五毒休,福气加。”这歌谣总被村中老人念叨,仿佛只要备好菖蒲,家门便有一道隐形的护栏。每年此日,古代还有“浴兰汤”之风——全家同沐新摘兰草煮的热水,据说舒服又清心。诗人杨万里吟咏:“门前艾叶青青插,堂上榴花红艳妆”,一景一物,皆可入诗,一草一叶,也关乎一年安乐。

菖蒲之外,江南一带流行在五月初三备粽叶、煮新蛋,一是为端午做准备,二是顺应节气,提醒自己“顺天时养生趣”。还有民间小调说:“五月五,吃粽福;未到端午先备足”,早些置办,才不慌乱。

3种端午前的时令美食:一锅一席全是人情味

粽子是主角,离端午还有几天,但老家讲究得早早浸泡糯米,淘洗粽叶。“早泡粽叶,不怕忙乱”,奶奶常说。北方人家多喜欢蜜枣粽,南方则钟爱肉粽或豆沙粽。家里做法很是家常:糯米提前泡一晚上,洗净粽叶,卷成漏斗状,先放点肉块或枣子,再填满糯米;粽绳绕上两圈,入锅水煮三四小时就好。一锅熟,满屋飘香。人生真正的踏实,有时候就是粽叶味一点点渗进岁月里。

咸鸭蛋也是这一时令不可缺席的美味。小时候我总好奇,为什么夏初饭桌少不了它。原来是因为咸蛋耐存、取用方便,又清爽入味。家法很简单:淘净鸭蛋滚上食盐,装缸埋上米糠,静待半月即可。煮熟剥开,油黄冒出,掰一口送进嘴里,咸鲜绵密,配白粥尤其香。

还有一道家家会做的简菜:艾叶煎蛋。刚采的新艾叶切碎拌鸡蛋煎成薄饼,咬下去带着青草的香气,别有风味。新绿的艾叶和金黄的蛋液碰撞,锅铲一翻,初夏的颜色和味道都在锅里了。老人说,这叫“吃顺气,接好运”,朴素却暖心。

“3做2避”:五月初三的宜与忌,藏着生活的温柔

老人传下的讲究,表面看“繁文缛节”,其实都是顺应时令和生活小心思。

三件该做的事

一是挂菖蒲、插艾叶,门前一缕清香,愿家宅常安。

二是提前备好粽叶、糯米、咸鸭蛋,预留余裕,不急不躁。

三是清扫房屋、洗净门窗,把晦气带走,把好兆头留住。沐浴更衣,迎接新气象。

两件要避的事

一是忌口辛辣杂食。忌吃过于油腻与杂混的食品,宁愿多做清粥小菜,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也算顺势而为。

二是暂缓大事。不宜在这几天搬家、出远门或兴工动土。老人说此时五毒滋生,静守比折腾更重要。其实,是劝人稳下心来,珍惜家人团聚、慢品时光的难得。

这些老规矩,不只是“迷信”。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提前预备,是照顾,也是对未来的体贴。菖蒲、艾叶,是老一辈给我们的温柔叮嘱。“节气一转,事事有序”,是老祖宗留在日常的诗意。

年年岁岁,菖蒲青翠如昔。世事易变,传统却在街巷烟火里生生不息。现代人也许已经很久不曾亲手采艾割蒲,但只要心里有对家的挂念、有一份提前的用意,每一个端午、每一个五月初三,都是热气腾腾的好日子。

“人间烟火里,最难得几分从容。” 事先备菖蒲,哪怕只是一小把,都是对日子的敬意,对家人的守候。守住这些小传统,是守住心头的安然与温暖。生活有时会高高低低,但总会有一缕菖蒲香,提醒我们,家在前方,平安常在身旁。

1条评分金币+25
妞妞乐乐 金币 +25 - 05-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0
关于农历五月初三端午节前的习俗及“提前备菖蒲”的传统,结合历史文化和搜索结果内容,整理如下:

一、备菖蒲驱五毒
菖蒲的象征意义
菖蒲被称为“水中仙”,叶片修长似剑,气味清香,自古被视为驱邪避祟的灵草。古人认为端午节前后湿热交加,蛇虫繁殖(五毒指蛇、蝎、蟾蜍、蜈蚣、壁虎),悬挂菖蒲可预防毒虫侵扰。

具体使用方式

插门:将新鲜菖蒲悬挂于门框或窗台,形成天然屏障。
佩戴:民间会将菖蒲叶片编成小饰物随身携带。
泡水:用菖蒲煮水沐浴或擦拭身体,兼具清洁与驱虫功效。
二、其他节前准备习俗
采艾草与挂艾蒲
端午节需悬挂艾草与菖蒲组合,艾草清香驱虫,菖蒲寓意“斩五毒”。采摘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保持药效3。若家中有孕妇,则建议不挂艾草,避免气味刺激。

备五色线
五色线(青、红、黄、白、黑)象征五行平衡,端午节前编织佩戴于手腕或脚踝,寓意驱邪祈福,需在夏至后抛入河流“随水送灾”。

祭祀祖先
部分地区会在节前祭祖,供奉粽子或艾草饼,表达对先辈的感恩与祈福,既可去祖坟祭扫,也可在家设简易牌位。

三、传统智慧的科学解读
预防五毒的合理性
农历五月气候湿热,病菌与毒虫活跃,备菖蒲、艾草等天然驱虫植物符合卫生防护需求。

安全禁忌的现代意义
如“端午忌戏水”的禁忌,实为提醒野外水域风险;避免争吵则呼应节日团聚的和谐理念。

四、注意事项
菖蒲与艾草的选择:需选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植株,倒挂于门楣以延长香气留存。
顺应自然规律:遵循“五毒出没”的时令特点,调整生活习惯,减少户外风险。
端午节前的习俗凝聚了古人应对自然变化的智慧,既有文化传承,也蕴含实用价值。建议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灵活实践,既延续传统,又保障健康安全。

菖蒲在端午习俗中的作用
菖蒲在端午节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驱邪避毒
菖蒲因其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可以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形,象征除去不祥的宝剑,以示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民间通常称菖蒲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寓意可斩除千邪。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菖蒲与艾叶一起挂在门上,或者将其叶片插于门眉、堂中或床头,以此来驱除邪恶和毒气。

驱虫防病
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效果。因此,菖蒲在端午节期间被广泛用于驱赶蚊虫和其他有害昆虫,同时也有一定的防病作用。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初夏时节,菖蒲的这些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用途
菖蒲不仅在端午节期间作为驱邪避毒的象征,它本身也是一种药用植物。在中医中,菖蒲常被用于制作中药,用于治疗眩晕、感冒等疾病。此外,菖蒲还可以用于制作艾条,用于艾灸和moxibustion(一种针灸治疗技术)。

祈福纳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将菖蒲制成艾人、艾虎等装饰品,佩戴在身上或放置在家中,以祈求健康和吉祥。菖蒲与艾叶、大蒜一起被称为端午三友,它们共同代表着辟邪纳福的美好寓意。

菖蒲在端午习俗中不仅具有驱邪避毒、驱虫防病的实际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挂艾草的讲究
采摘或购买艾草的讲究
避免采摘或购买叶子受损且株型矮小的艾草:这样的艾草可能生长发育不良,叶子受过病虫害,外形不吉利,药性差,营养也不足,效果不佳。
不采晒干或晒蔫的艾草:在端午节必须挂新鲜的艾草,才能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并且营养充足,驱虫等效果更好。

悬挂时间的讲究
挂早不挂晚:有“挂早不挂晚”的说法,挂艾草最好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以前人们多在3、4点钟起来,去采摘挂着露水的艾草并早早挂起,认为这样比较吉利,现在很多人虽然多去早市购买,但依然保持着早挂艾草的传统。
避免傍晚后悬挂:端午挂艾草讲究抢阳气,清晨太阳初升,阳气最盛,此时挂艾草能更好地发挥驱邪避瘟的作用。若拖到傍晚,阳气减弱,阴气渐长,艾草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悬挂种类和状态的讲究
不挂枯萎发霉的艾草:要挑选叶片饱满、色泽鲜绿、散发浓郁清香的艾草,新鲜的艾草阳气足,才能把晦气挡在门外。而枯萎发霉的艾草像没精神的士兵站岗,驱邪的威力不足。

不挂折断残缺的艾草:折断残缺的艾草挂在门上,寓意生活有缺口。应选茎秆笔直、叶片完整的艾草,让好运顺顺利利、完完整整2。
不挂暴晒后的艾草:端午节挂艾草是利用其芳香油驱虫,暴晒后的艾草芳香油挥发严重,驱虫作用会大大减弱,所以不能挂3。
特定环境的讲究
家里有孕妇、婴儿的不要挂艾草,因为艾草味道浓烈,少数人会不适应,孕妇、婴儿较为敏感,易引起不适。而且新鲜艾草挂久变干后产生的粉尘、碎屑等,也会给孕妇、婴儿带来不适。

悬挂位置和方向的讲究
挂左不挂右:依据传统习俗,艾草需挂于门的左侧。这和古代阴阳理念及风水学说有关,古人认为左边代表阳,右边代表阴,端午节阳气充沛,把艾草挂在左边寓意凭借阳气克制邪气,保障家庭平安顺遂。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地区夏季多刮东南风,将艾草挂在门左边,能让其香味顺着风向飘进屋内,驱赶蚊虫、净化空气。
根部朝上:按照老传统,插艾草时要根部朝上,叶尖朝下,一是为了让艾草更好地释放出芳香油,二是更为美观。
倒挂艾草:民间传说这是端午悬挂艾草的习俗,倒挂艾草有其独特寓意,应严格遵守。

悬挂数量的讲究
挂艾草要挂单不挂双,意味着艾草数量要是单数,如五根、七根比较合适,三根太少,九根太多,挂一大把也不美观。传统文化中单数被视作阳数,寓意吉祥、兴旺,符合端午驱邪纳吉的主旨,且单数悬挂更易成为视觉中心,操作便捷,避免杂乱。

捆扎讲究
捆扎艾草要用红色绳子,一方面红色绳子和绿色的艾草搭配更加美观大方;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国人认为红色会带来好运,用红绳捆扎的艾草寓意更好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30
五月初三:传统与温情的交织

你对五月初三的描述充满了温情和对传统的敬意,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家的温暖。确实,五月初三不仅是端午节的前奏,更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家人的关爱。

传统习俗的传承与意义

1. 挂菖蒲、插艾叶:
   - 驱邪避祟:菖蒲和艾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祟的作用。菖蒲有“水中仙”的美誉,叶片修长、气味清雅,传说能驱邪避祟。艾叶则有“五月艾,人见人爱”的说法,其独特的香气被认为能够驱赶蚊虫、净化空气。
   - 象征平安:将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祈求家宅平安、身体健康。正如你所说,“菖蒲剑,门前斜。五毒休,福气加。”

2. 提前备好端午食材:
   - 粽子:提前浸泡糯米、淘洗粽叶,是为了确保端午节时能够顺利制作出美味的粽子。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更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象征。
   - 咸鸭蛋:咸鸭蛋是端午节的另一道传统美食。制作咸鸭蛋的过程虽然简单,但需要耐心等待,这也体现了传统节日中的“慢生活”理念。
   - 艾叶煎蛋:这道简菜不仅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与鸡蛋搭配,既美味又健康。

五月初三的宜与忌

1. 三做:
   - 挂菖蒲、插艾叶:这是最基本的习俗,也是最能体现节日氛围的活动。
   - 提前备好端午食材:提前准备可以避免节日时的忙乱,让家人能够更好地享受节日。
   - 清扫房屋、洗净门窗:这不仅是对家的清洁,更是对新生活的期待和迎接。

2. 两避:
   - 忌口辛辣杂食:在端午节前后,尽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 暂缓大事:避免在端午节前后搬家、出远门或兴工动土,这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是对家人安全的考虑。

现代生活中的传统坚守

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在许多家庭中得以传承。正如你所说,“守住这些小传统,是守住心头的安然与温暖。”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它们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安心,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结语

五月初三,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和家的温暖。无论是挂菖蒲、插艾叶,还是提前备好端午食材,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愿每一个端午、每一个五月初三,都是热气腾腾的好日子。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