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6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端午节:三首经典的端午诗词,愿大家福气满满,岁岁安康 [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395
金币
9435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1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3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31) —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向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诸多的说法之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无疑是最为深入人心且广为流传的。

两千三百年前,汨罗江畔,那位满怀忧愤的爱国诗人屈原,毅然决然地抱石投江,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这一悲壮之举,让汨罗江从此不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江河,而是激荡着不朽的爱国魂魄,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

每逢端午,粽香四溢,那缕缕清香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飘散而来。

在这样粽香弥漫的季节里,不妨翻开诗词,与千年前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1、《渔家傲

欧阳修〔宋代〕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这是一首写五月端午节风物人情的词。

全词摹写出词人过节时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充满着愉悦欢快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宋代〕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

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北宋词人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词人的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这首词情调高昂,声情并茂,其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3、《乙卯重五诗》

陆游〔宋代〕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诗人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多彩又多样,闲适惬意充溢于字里行间。

1条评分金币+23
妞妞乐乐 金币 +23 - 05-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0
端午节:三首经典的端午诗词,愿大家福气满满,岁岁安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丰富,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经典的诗词。以下为您分享三首经典端午诗词,寄托安康祝福之意: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清·顾太清
原文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赏析
此诗被赞为“最惊喜的端午词”。古人将初夏时的东南风称为薰风,在悠悠夏日里,词人惊喜地发现属于秋季的菊花开在了五月。看到花儿的那一刻,暑气仿佛也消了半分。诗中流露出生活中不期而遇的惊喜,希望人们能在这个夏天被偏爱,日子清澈灿烂,美好不期而遇。

《己酉端午》——元·贝琼
原文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
这是一首“最豁达的端午诗”。当楚国都城被秦攻破,屈原自投汨罗江殉国,怀念屈原一直是端午节的主题。然而在这首诗所描述的端午日,因下雨汨罗江上无人纪念屈原,诗人初感伤感,联想到自身怀才不遇。但很快他想开了,成型的榴花仿佛在笑他自寻烦恼。就如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是独醒之人,即便没有凭吊之所,也无法阻挡诗人对屈原的思念。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原文
1195年,乙卯年,71岁的陆游在家乡隐居。尽管在诗中未完整呈现,但创作背景和诗中部分情景可描述诗意。诗中描述乡间石榴花正艳,两角的粽子包好,艾草束在帽子上。端午有储药、配药方一年不生病的习俗,做完这些事,夕阳西下,他放松地笑着喝起酒来,展现出“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豁达与自在。

赏析
此诗可谓“最开怀的端午诗”。71岁的陆游放下官职,在山村无公事烦扰,悠哉地过了一个端午节。诗中展现了乡间端午节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在隐居生活中所享受到的闲适惬意,轻松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

这三首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端午节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美好的祝愿,愿大家在端午节福气满满,岁岁安康。

与端午节的精神内涵相契合。例如: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悲悯,这种情感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精神相呼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体现了屈原忠贞不屈的精神,这也是端午节所纪念的重要品质。
《九章·涉江》: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展现了屈原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在端午节的纪念活动中也得到了体现。
虽然屈原没有直接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但他的这些诗句深刻反映了端午节所纪念的屈原精神,即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坚持理想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些精神内涵在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纪念活动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屈原端午诗词的历史影响
屈原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其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创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屈原端午诗词历史影响的具体表现:

文学价值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不仅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且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发挥了开天辟地的作用。例如,《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描绘了屈原被贬后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向往2。这些作品以其极致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传承
屈原的诗词作品在端午节期间被广泛传唱和诵读,成为了端午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端午,人们通过吟诵屈原的诗歌,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也传递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例如,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生动描绘了赛龙舟的场景,展现了端午节的热烈气氛1。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使得端午节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民俗、美食于一体的盛大节日。

社会影响
屈原的诗词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愿望。例如,他在《离骚》中提到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2。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使得屈原的诗词具有了强烈的社会影响力,激励了后世无数文人志士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世界影响
屈原及其端午节相关的文化习俗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逐渐走向了世界。例如,“中国端午节”于2009年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端午文化和屈原的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屈原的诗词和端午节习俗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屈原的端午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社会影响和世界影响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他的作品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96
金币
275204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30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关于其起源,纪念屈原的传说最为广泛和深入人心。屈原,这位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他的壮举激发了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端午节的习俗

1. 赛龙舟: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赛龙舟活动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和特色,如碧江的龙舟赛就融合了祭拜龙神和纪念屈原的双重意义。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糯米包裹各种馅料,再用粽叶包裹蒸煮而成。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粽子口味,如江南的咸肉粽、广东的碱水粽等。

3. 挂艾草:艾草被认为有驱邪避毒的作用,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上悬挂艾草,以祈求健康平安。

4. 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避邪的功效,古人认为在端午节饮用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节不仅有丰富的民俗活动,还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端午节诗词:

1. 《渔家傲》 - 欧阳修
   -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风物人情,通过石榴花、杨柳、粽子等意象,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2. 《减字木兰花·竞渡》 - 黄裳
   - 这首词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通过红旗、鼓声、欢声等元素,表现了划船健儿们的勇往直前和观众的热情。

3. 《乙卯重五诗》 - 陆游
   - 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南宋时期端午节的生活习惯,通过吃粽子、挂艾草、储药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健康祈愿和团结精神。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和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在这个粽香弥漫的季节里,不妨翻开诗词,与千年前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