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向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诸多的说法之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无疑是最为深入人心且广为流传的。
两千三百年前,汨罗江畔,那位满怀忧愤的爱国诗人屈原,毅然决然地抱石投江,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这一悲壮之举,让汨罗江从此不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江河,而是激荡着不朽的爱国魂魄,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
每逢端午,粽香四溢,那缕缕清香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飘散而来。
在这样粽香弥漫的季节里,不妨翻开诗词,与千年前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1、《渔家傲》
欧阳修〔宋代〕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这是一首写五月端午节风物人情的词。
全词摹写出词人过节时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充满着愉悦欢快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宋代〕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
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北宋词人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词人的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这首词情调高昂,声情并茂,其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3、《乙卯重五诗》
陆游〔宋代〕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诗人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多彩又多样,闲适惬意充溢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