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2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明日端午节是“凶日”,挂艾草牢记3个忌讳:1不挂、2不采、3讲究 [1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8) —
明天就是端午,门上挂没挂艾草,远不只是个“有没有”的问题。
有人挂错时间,有人用错艾草,还有人挂出了问题。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门框边总能看到几束灰绿色叶片倒挂。
挂的不是装饰,是艾草。这事从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跟避灾、驱疫、挡邪相关。
最早出现在南朝文献里,《荆楚岁时记》提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禳,就是抵挡的意思。
五月,在老历法里,不太吉利。南方人讲“毒五月”,因为这个月气温开始发闷,虫子、细菌、瘴气都活跃。


端午这天更被称作“恶日”或“毒日”。2025年这天正好是“危日”,民间讲“危日不出行”,也不宜远走、登高。
人在这个时辰、这个天数、这个节气里,讲究顺天应时,做事得选对法子。
艾草,就是“法子”之一。
这种植物长在田埂边、墙角、山脚下,看着普通,实则全身带药。
里面含有挥发性油类物质,比如桉叶素、侧柏酮、艾叶酮,一点火,烟味呛鼻,但能驱虫。
古人没有空气净化器,也没驱蚊液,靠的就是它挂在门口,或烧了熏家。


不过,也不是随便一挂就有效。
老一辈会看节气、挑枝条,讲究天气好、露水足、时辰早。
因为这时候的艾草,药力最足,叶子油亮,香味冲。
科学上,端午前后正是湿热交替期,南方空气潮,病菌活。


艾草的香味可以一定程度上驱避蚊虫,也抑制部分真菌滋生,挂在门上,不是装饰,是界线——里是家,外是病、气、冲煞。
可问题也来了——有些人没挂,有些人挂错,有些人挂了反而犯忌。
谁该挂?谁不能?什么时候挂?怎么挂?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


艾草确实好,但“草不是随便一把”,不看时节、不看状态、不看对象,挂了反倒出事。最常见的第一类错误,就是把枯的、旧的艾草拿来重挂。
这种情况,在一些超市门口、农村集市边时常见。
一捆捆晒干的艾草,颜色灰白,没味儿,挂上去倒也整齐。可问题在于,艾草一旦脱水、变枯,里面的挥发油早就散光了。


《本草纲目》记过:“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说的就是干艾草药力已走,气味变冲,作用削弱。
不只是效果问题,民俗上也讲究:枯艾草象征气衰,容易“招旧气、聚败运”。
老家有人讲,门口挂枯艾,不如不挂。尤其是年年不换,挂着落灰,等于反吸晦气。
浙江绍兴一带还讲究“过了初七不挂艾”,说的是挂太迟,阳气已走,成了装样子。
第二类常犯的,是家里有人特殊情况还照挂不误,比如孕妇、婴儿。


艾草虽然天然,但味浓,不是人人能扛住。
医学上,艾草中某些成分对呼吸系统敏感的人群是刺激源。
怀孕时嗅觉灵敏,有人一闻就吐。小婴儿免疫低,气味重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皮疹、咳嗽。
农村老人不讲医学,只说一句老话:“怀胎家中艾莫近”。
现在听着保守,当年却是经验之谈。
他们发现,家里女人有身孕,挂艾后常出头晕恶心,有人夜间失眠。
第三种情况,看起来更轻微,实则根本违背原意——仿真艾草。


塑料做的,染色的,插在门边看着整齐,不落灰,不掉叶,还能年年用,但这些草只是形状像,根本没有气味,更谈不上药性。
文章资料清楚提到,仿真草挥发油含量为零,等于拿一截塑料枝条悬挂,完全无效。
有的商家为了应节,推出“艾草门挂礼盒”,里面装塑料艾草、红绳、香包等物,看着热闹,实际用途几乎为零。
真正懂门道的人,不看包装,只看有没有草香。没香,就是空壳。


这三类“没挂对”的情况,年年都在发生。
表面上看是节俗传承的问题,底层其实是现代生活节奏和传统讲究脱节。
老人有规矩,年轻人讲效率;门口该挂什么,往往随手买、随便挂,结果该避的没避,该保的没保。


艾草好不好,除了看挂的时机,还得看采的时辰。
很多人以为“节前随便摘就行”,但讲究的人绝不会错过清晨露水时分。
古人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也就是说,天还未亮,雾气未散,正是采艾的最佳时间。


《荆楚岁时记》明确提及这个细节,说明这不是哪个村的偏方,而是长期流传的共识。
为什么要早?因为那时艾草还湿润,体内的挥发油还没被日头晒出来。
等到中午,太阳一晒,药性跑了大半,香味变淡,功效也就削弱。
现代科学也印证了这一点。
挥发性物质对温度极为敏感,中午采摘的艾草含油量远低于清晨采摘的,气味淡,晒干后还容易发黄变质。


第二个关键点,是“采哪里”。
不少人为了图方便,就近在路边、楼下、甚至垃圾桶旁边的草丛里动手。
采得快,回家挂,心里还觉得“仪式感拉满”。
问题是,这样的艾草,有的沾着机油尘土,有的长在阴湿角落,早就和病菌杂质混在一起。
民间传说把这种艾草称为“阴艾”或“污艾”。说它“气不正”,挂在家门口容易惹晦气。
这么说听着玄,但背后逻辑合理:生长在垃圾旁、排水沟边的植物,很可能吸附了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干了之后挂门口,不光没驱邪,还有安全隐患。


那些长在阴暗墙角、霉湿背阴处的艾草,还可能藏着霉菌和虫卵。
民间常说“湿气入屋”,就是担心从这些地方,带回来的东西反倒把“阴气”引进门。
第三类采摘误区,是“漏了露水”。
老一辈专挑带露的艾,说这草“灵气未散,药性正足”。乍一听像神神叨叨,但植物学里确实有解释:露水能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让叶片在短时间内更饱满、更活跃。
这个状态下的艾草,其挥发性油浓度更高,颜色也更青翠。
《本草纲目》也强调“五月五日采之”,这不仅是日子讲究,更是自然规律:艾草在这个时点生长周期达到顶峰,茎叶健壮,气味最盛。


错过了这个节点,植物进入木质化阶段,枝干变老,药效衰减。
所以,不是想摘就摘,时间、地点、状态,一个都不能乱。
艾草讲究顺天采、择地拔,差一点,结果就变了。


摘回来的艾草,怎么挂,也有讲头。
家家门上都能看到艾草,但真挂对的不多。不是绑法错了,就是数量乱了,甚至方向都反了。
先说数量。讲究的地方,一定挂单数枝:三、五、七,取的是“阳数”。


阳为单,阴为双,挂单数艾草,象征阳气聚、驱阴避煞。
《周易》里有“阳生于三”的观念,古人深信阳气足、百邪不侵。
像江西、福建一带,三枝挂法最常见,中间绑红绳,两边配点菖蒲,再系香囊,一看就明白是过节的门面。
不过也有例外。浙江绍兴一带喜欢挂双数枝,六枝、八枝最常见,说是“六六大顺”、“八方来福”,多一层讨彩头的意味。
这种做法虽然与主流观念略有不同,但地方上执行得一板一眼,从不马虎。


再说方向。很多人把艾草顺着挂,根朝下,叶朝上,图省事。
但真正讲究的挂法,是“倒挂”——根朝上、叶朝下。为什么?因为这叫“福到”,也是“倒除晦气”。
倒挂还有个实际好处:叶子朝下能更好散发香气,遇风一吹,香气进屋。
而且倒挂也避免了根部积水腐烂的问题,挂久了还显得整洁清爽。
讲究人家还会在绑绳上做文章。
红绳是常用材料,颜色鲜亮,寓意驱邪,也有用五色线的,说是五行合一,更添灵气。


除了艾草,门上还会配上菖蒲。
菖蒲细长如剑,被称为“水中之君子”,民间说它能“斩邪”,艾为守,蒲为攻,一文一武,一静一动。
两者绑在一起,是南方很多地区的端午标配。
最后是悬挂的位置。这事细得惊人,讲究得像风水布局。
艾草必须挂在门外,不进卧室,不贴神位,不悬灶头,大门是家庭与外界的界限线,挂草在此才能“截污止晦”。


具体到位置,江西部分地区要求“右侧上角悬草”,讲究阳入阴出;而福建一带喜欢“两边对称”,图的是整齐对称、吉利平衡。
有意思的是,还有部分地方明确门框距离:距门框21厘米,高度1.8米——这种高度既方便挥发气味,也不妨碍开门闭户。


这样细致的操作规矩,看似繁琐,却凝结着几代人对“过关迎阳”的生活智慧。
既是习俗,也是边界,是提醒我们:过节,不止是吃粽子、赛龙舟,还是一次对节气、对自然、对身体的回应。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6-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1
“明日端午节是‘凶日’,挂艾草牢记3个忌讳:1不挂、2不采、3讲究”问题。我已优先参考了提供的「搜索结果」(历史对话为空),并从中提取了相关习俗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搜索结果明确提到2025年端午节是5月31日(今日),而非“明日”,这可能是个误述,但习俗内容仍适用。端午节有时被视为“凶日”,源于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湿热易生毒虫,但民俗专家建议理性看待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针对挂艾草的忌讳,我已从搜索结果中甄别出最相关信息:

「1不挂」:参考了挂艾草的禁忌位置。
「2不采」:结果未直接提到“采摘忌讳”,但提供了艾草选择的讲究(可能与采摘相关)。
「3讲究」:包含了位置、时间等细节。
以下是结构化总结(控制在三个核心点内),每个点都融合了多个搜索结果的关键内容,并附上引用。挂艾草的核心目的是驱晦气、祈福纳祥,需注意环境影响香气散发。

1. 1不挂:避免悬挂在不合适的地方
挂艾草时,切勿挂在潮湿或不通风的场所,否则会影响其驱虫辟邪的效果。具体忌讳包括:

卫生间或浴室:潮湿环境会削弱艾草香气,无法有效驱散晦气。
卧室床头:密闭空间可能导致香气积聚,引起不适,且与“阳气驱阴”的传统不符。
如果住在楼房无门框,可挂阳台左侧(左象征阳),但必须确保通风干燥。
(基于传统说法:左阳右阴,挂左侧可借阳气增强辟邪效果。)
2. 2不采:艾草选择讲究,但未明确“不采”细节
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采摘忌讳”(如不采枯萎或特定时间),但强调了艾草选择的整体讲究,这可能包括采摘环节:

选择讲究:需选用新鲜、香气浓郁的艾草,避免枯萎或污染的植株,以确保祈福效果。
隐含采摘建议:虽未明说,但习俗要求“艾草的选择有时间说法”,暗示采摘应在端午节前(如清晨),避开雨天或污浊环境,以保持纯净。
(提示:传统注重艾草品质,而非绝对“不采”,建议优先选用市售或新鲜采摘的优质艾草。)
3. 3讲究:位置、时间和方式需遵循传统
挂艾草需注意多个细节,以确保安康吉祥:

位置讲究:必须挂门户左侧(左阳右阴),借助阳气驱散晦气;若住楼房,可挂阳台左侧,但避开卫生间等阴湿处引用。
时间讲究:最好在端午节清晨悬挂(如5-7点),象征迎接阳气;避免午后或夜晚,以防阴气影响。
方式讲究:悬挂时需整齐成束,配合菖蒲更佳(传统认为艾草菖蒲结合可防病驱虫),且勿随意丢弃,节后应妥善处理引用。

这些忌讳源于古人防病驱灾的智慧,但现代人应以理性态度对待:“凶日”说法意在提醒注意安全,而非迷信;挂艾草重在传承文化、增添节日氛围。
若需完整细节(如更多忌讳或习俗),可查看搜索来源:1 涵盖位置讲究,2 详述时间与选择,3 讨论“凶日”理性看待。 遵循这些要点,可平安过端午,兼顾传统与现代生活!

端午节挂艾草的历史起源
习俗起源的传说故事

黄巢起义相关传说
妇孺相惜之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五月兵临邓州城下。黄巢在村外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小小孩,另一只手抱着大男孩慌忙逃路。经询问得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妇人宁愿自己孩子受苦也不愿侄儿遭罪。第二天端午节,黄巢军队攻打邓州城,看到家家户畔都挂了艾草菖蒲,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流传下来。

王昌龄护城之法: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长安城内妇女儿童惶恐不安。诗人王昌龄为保护妻女,在五月初五这天在自家门上挂上艾草和菖蒲并烧香祈祷,还说其他人家也这样做,可让起义军以为是神仙居住之地而不敢侵犯。此办法传开,整个城市挂满艾草和菖蒲,黄巢军队惊异敬畏,未随意杀戮掠夺,习俗因此流传
善良妇人传递消息:黄巢造反所到之处多屠城。一次他带兵路过乡下,见一妇人背大孩子、小的跟着走而深受感动,决定不杀这家人,让妇人在端午节早晨在屋檐下挂艾草和桃枝。妇人告知大家,黄巢也通知手下。第二天进城士兵发现所有人家都高悬桃枝和艾草,黄巢遵守诺言未杀城内一人,此习俗延续下来。

其他传说
艾草驱逐水怪传说:远古时,水怪想淹没某地扩大地盘,被神仙知晓。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宝剑与水怪决斗并打败它,水怪承诺不再侵犯。神仙告知百姓在端午节门前插上艾草和菖蒲。端午节当天,水怪来偷袭看到艾草和菖蒲后悻悻回去,此后百姓每年端午挂艾草。
燕王扫北传说:河北民间风传燕王杀人不眨眼。一次燕王见到一位妇人舍小保大很是感动,便拔两棵艾苗给妇人,让穷苦百姓在门前插艾草就不会遭杀害。妇人转告其他百姓,一夜之间千家万户门旁都插上艾草。第二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燕王打了大胜仗,人们为纪念这一天,每年端午在门旁插艾草祈求太平。

习俗起源与古人观念和实际需求
辟邪防瘟疫疾病观念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这种思想在民间信仰中一直流传。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易流行,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人们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将艾草挂在门上,是为了辟邪防瘟疫疾病,这一习惯在晋代就已开始。

医药卫生需求
艾草在我国古代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灼烧治病。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流传很久,主要是因其具备医药功能。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端午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们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端午节挂艾草的科学依据
驱蚊防虫
端午节前后,气温逐渐升高,蚊虫开始大量繁殖,而艾草本身具有浓烈香气,这种气味是许多蚊虫所不喜欢的。因此,将艾草挂在门口、屋内等地方,能在一定程度上驱赶蚊虫,减少蚊虫对人的叮咬,从而降低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例如在没有现代驱蚊产品的过去,艾草就成为了人们防蚊的天然选择。

抗菌消炎
艾草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药草。它含有大量植物杀菌素,能抑制或杀灭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病菌。在端午节时,天气开始变得炎热潮湿,这种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导致疾病传播。悬挂艾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净化空气、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疾病,保护人们的健康。也可以在屋内引燃艾叶,艾烟更具清理屋子的效果。

防疫祛病
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五月初五是瘟疫容易流行的季节。艾草作为一种重要的草药,在古代就被广泛用于防疫、祛病。其特殊的药性和气味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外界病邪的入侵,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现代研究也发现,艾草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这为其在防疫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支持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5-31 13:5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6-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31
端午节挂艾草的讲究与误区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门上挂艾草不仅是传统习俗,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依据。然而,很多人在挂艾草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以下是对挂艾草的一些详细讲解,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传统习俗。

一、艾草的药理作用与科学依据

艾草是一种天然的药用植物,含有挥发性油类物质,如桉叶素、侧柏酮、艾叶酮等。这些成分具有驱虫、杀菌、祛湿的功效。《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古人将艾草视为驱邪避瘟的象征,通过悬挂艾草祈求健康平安。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艾草的挥发油成分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驱赶蚊虫。悬挂艾草相当于在门前筑起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守护家人的健康。此外,艾草的清香还能净化空气,改善居住环境。

二、挂艾草的时间与方法

1. 最佳时间:传统上,端午挂艾草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清晨。此时阳气最盛,艾草的效果也最强。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虽然也可以挂,但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建议提前准备好艾草,在端午节当天清晨完成悬挂。

2. 选择合适的艾草:选择长一些、叶片饱满、枝干粗壮的艾草,不仅药效更佳,也寓意着生命力旺盛。避免使用枯黄、破损的艾草,以免影响驱虫效果和美观。

3. 倒挂艾草:倒挂艾草的习俗源自“艾头朝下,福运朝上”的说法。从实用角度看,倒挂能让艾草的叶片自然下垂,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挥发有效成分。而且这样的美观度也更佳。

4. 挂单数:传统习俗讲究“阳数为吉”,单数属阳,象征阳气充盈,能更好地驱邪避灾。因此,挂艾草时应选择单数枝。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使用枯艾草:有些人会使用已经晒干或枯黄的艾草,认为这样更整齐。然而,艾草一旦脱水、变枯,里面的挥发油早就散光了,药效大大减弱。此外,民俗上也讲究:枯艾草象征气衰,容易“招旧气、聚败运”。

2. 家中有特殊情况的人:如孕妇、婴儿等对气味敏感的人群。医学上,艾草中某些成分对呼吸系统敏感的人群是刺激源。怀孕时嗅觉灵敏,有人一闻就吐。小婴儿免疫低,气味重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皮疹、咳嗽。

3. 使用仿真艾草:塑料做的仿真艾草虽然看起来整齐,但完全没有气味和药性,等于拿一截塑料枝条悬挂,完全无效。

4. 采摘时间和地点:很多人以为“节前随便摘就行”,但讲究的人绝不会错过清晨露水时分。古人记载,“鸡未鸣时采艾”。天还未亮,雾气未散,正是采艾的最佳时间。此外,采摘地点也很重要,应选择生长在干净、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艾草。

四、悬挂位置与搭配

1. 悬挂位置:艾草必须挂在门外,不进卧室,不贴神位,不悬灶头。大门是家庭与外界的界限线,挂草在此才能“截污止晦”。

2. 搭配菖蒲:菖蒲细长如剑,被称为“水中之君子”,民间说它能“斩邪”。艾为守,蒲为攻,一文一武,一静一动。两者绑在一起,是南方很多地区的端午标配。

五、总结

挂艾草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更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正确选择和悬挂艾草,可以有效驱虫、杀菌、净化空气,保护家人的健康。希望大家在享受端午节的同时,也能传承和发扬这一美好的传统习俗。

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端午节或挂艾草的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06-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