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6阅读
  • 2回复

[药物知识]广州一男子吃硝苯地平降血压,不久后脑梗死,主任:无知害了他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41
金币
26493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3) —
降压药≠万能药,滥用或成隐患
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3亿人,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死亡的人数达200多万。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沉默杀手”——脑卒中(俗称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等。而错误用药、滥用药物,正是多数并发症的“导火索”。
据悉:广州一名中年男子因自行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未遵医嘱调整剂量,短时间内血压骤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引发脑梗死。
医生感叹:“不是药错了,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用。”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自行购药、自行调整剂量的行为。


硝苯地平:一把双刃剑
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它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钙通道,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如同给紧绷的皮筋松了松劲。
硝苯地平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硝苯地平(如硝苯地平片)起效快,降压迅猛,但也容易引发血压骤降,特别是老年人或血压波动较大的人群。
相比之下,缓释片(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缓释片)释放缓慢,作用时间长,更适合长期控制血压。
然而,很多患者在不知道药物特性的情况下,仅凭“血压高”就自行服药,甚至增减剂量、频率,这种做法极易“引火烧身”。


血压骤降:脑梗的潜在推手
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多的器官之一,对血流供应极为敏感。当血压骤降时,脑部供血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脑梗死。
根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年发布的研究,约38%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48小时内有明显的血压波动,部分与不当降压相关。
尤其对于原本就有脑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而言,血压下降太快等于“关掉了大脑的水龙头”,后果不堪设想。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建中教授指出:“控制血压不是追求一时之快,而是维持一个平稳、适宜的血压水平。过快过猛的降压,反而容易诱发脑出血或脑梗。”


常见误区:吃药≠吃糖,不能随意来
“血压高一点没事,吃点药压压就好”这种想法极为危险。高血压是慢性病,治疗目标不是临时降下来,而是长期维持在安全范围,防止器官损害。
“头晕了就是血压高,吃片降压药”头晕可能是低血压、耳石症、颈椎病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症状判断血压状态。
“别人吃这个药有效,我也吃”每个人的病情、体质、基础疾病不同,降压方案必须个体化,不能“照抄作业”。
“感觉好了,就停药”高血压没有根治药,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正确认识“降压药”的三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中国高血压联盟均建议:降压治疗应循序渐进,避免急剧波动。目标血压:老年人建议控制在130-139/70-79 mmHg之间,年轻人可适当更低,但需医生评估风险。
不同降压药适用于不同人群。例如:
硝苯地平:适合伴随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者;
普利类(如依那普利):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
沙坦类(如缬沙坦):适合年轻、高肾素型高血压者。
用药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肾功能、心脏状态等,由专业医生开具方案。


家庭自测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一环。中国高血压指南建议:家中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记录并定期回诊。
中医视角:调理气血,固本培元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多因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内生等引起。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以“治未病”为主导。
常用中药材包括:
天麻:平肝息风,适用于头晕、肢麻;
钩藤:清热平肝,降低血压;
决明子:润肠通便、清肝明目;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这些药材常用于复方制剂或煎剂中,但使用前仍需中医师辨证施治,切忌自行配伍。
生活方式:比药更关键的“长效药”
1. 饮食调控
限盐: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
增钾:多摄入蔬果,增强血管弹性;
控油控糖:减少动物脂肪、精制糖摄入。
2. 运动锻炼
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避免剧烈运动骤停,防止血压波动。
3. 情绪管理
长期情绪压抑或焦虑,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建议练习冥想、太极、书法等静心活动。
4. 戒烟限酒
酒精与烟草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剧高血压恶化。


医学建议:切莫“药”走偏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强调:高血压治疗应以“个体化、系统化、长期化”为核心,药物治疗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医生不是“开药机器”,而是健康方案的制定者。患者应与医生保持沟通,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不要靠一次降压“立竿见影”,而忽视了慢病管理的本质——平稳、安全、可持续。
结语:知药懂病,才是对健康的尊重
广州男子的悲剧,其根源并非药物本身,而是对疾病与药物的无知。医学不是神秘的学问,而是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
唯有唤起大众的健康意识,从“懂病”到“会防”,从“靠药”到“调养”,高血压才不会演变为人生的“催命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管理好血压,是对家人和自己最基本的守护。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06-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41
金币
26493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2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几个关键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硝苯地平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它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2。然而,尽管硝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但它并不能直接预防血栓的形成2。因此,即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如果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或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仍然有可能发生脑梗塞2。

在案例中提到的一位患者,他长期坚持服用硝苯地平并且血压保持稳定,但最终还是遭遇了脑梗塞。医生指出这是因为该患者可能忽视了全面管理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仅仅依赖降压药物而没有采取综合措施来降低脑梗的风险2。此外,在另一个案例里,一位男士虽然服用了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同属一类药物)来控制高血压,但由于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三年后同样发生了脑梗死3。

具体到使用硝苯地平的情况,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剂型的硝苯地平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并且需要遵循医嘱正确使用。比如,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虽然起效快,但难以精确控制降压速度和幅度,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低血压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9年)》明确指出,高血压急症患者不可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1。

综上所述,“无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可能不了解除了控制血压外还需要关注其他危险因素。
可能不清楚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及其潜在风险。
忽视了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脑梗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预防脑梗的发生,除了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用药方案。
关注血脂、血糖水平。
保持合理饮食,减少盐分和脂肪摄入。
戒烟限酒。
维持适当体重。
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
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这些综合措施有助于更有效地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56
金币
27507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2
降压药虽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它们并不是万能药,滥用或错误使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以下是一些关于降压药使用的关键点:

1. 遵医嘱用药:高血压患者不应自行购药或调整剂量,而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增加脑梗死等并发症的风险。

2. 了解药物特性:硝苯地平是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形式。短效硝苯地平降压迅猛,但易引发血压骤降;缓释片则释放缓慢,更适合长期控制血压。

3. 避免血压骤降:血压骤降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有脑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下降太快可能非常危险。

4.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适用的降压药不同。例如,硝苯地平适合伴随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者;普利类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沙坦类适合年轻、高肾素型高血压者。

5. 家庭自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一环。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记录并定期回诊。

6.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控、运动锻炼、情绪管理和戒烟限酒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比单纯依赖药物更为重要。

7. 中医视角:中医强调整体调理,常用中药材如天麻、钩藤、决明子和丹参等,但使用前仍需中医师辨证施治。

8. 医学建议:高血压治疗应以个体化、系统化、长期化为原则。药物治疗只是管理的一部分,患者应与医生保持沟通,理解药物的作用方式。

总之,正确使用降压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应与医生保持沟通,遵循医嘱用药,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有效控制血压并预防并发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