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开源新部署: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战略
2025年7月23-24日,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会上明确提出,开源已从软件开发协作模式升级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并将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列为重点突破领域。这一部署标志着我国开源战略进入体系化推进阶段,旨在通过技术共享与生态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123。
开源战略的核心方向与政策举措
四大核心发展原则
机制共创: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建立开源产品价值量化体系,释放商业潜能13。
驱动创新: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加速开源项目孵化与应用落地25。
人才牵引:推广开源人才评价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化人才13。
开放共赢:推动开源成果“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流动,优化全球生产要素配置23。
重点领域技术布局
领域 政策方向 典型举措
人工智能 建设高水平开源社区,支持大模型技术开源化迭代 培育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56
基础软件 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开源生态 加速开源项目孵化,建立技术孵化器与加速器13
工业软件 推动CAD、CAE等工具开源化,服务新型工业化需求 强化软硬件适配,建立高质量行业数据集6
人形机器人 开源核心算法与控制框架,降低技术研发门槛 鼓励跨行业协作,共享前沿成果12
地方实践与全球开源生态协同
北京市作为全国开源核心枢纽,提出三大行动方案:
人才培育:建立基于开源贡献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合规培训13。
项目孵化: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打造国际标杆项目,建设专业开源载体23。
国际合作:深化与全球开源组织的协同创新,完善企业出海服务体系13。
根据《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2024年全球开源贡献总量突破7亿次,中美印三国贡献占比超70%。我国在金融、通信等关键行业的开源代码占比已达77%,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开源实践提供了成熟经验12。
开源赋能人工智能的路径与影响
技术创新加速效应
开源模式通过代码公开与协作开发,打破传统技术壁垒。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源框架可降低算法研发成本,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质检、智能决策等场景的快速落地56。
产业生态重构价值
中小企业赋能:免费获取核心技术组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标准体系共建:通过开源社区共识形成技术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
安全风险共治:透明化代码审计机制降低漏洞风险,如金融行业开源安全实践已形成可复制经验13。
面向“十五五”,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开源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从“技术跟随”向“生态引领”转型,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