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2回复

[奇观]南山科技创新中心即将建成,一睹实景图 [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6344
金币
38227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6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30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24) —

© AST Studio
在深圳南山区留仙洞总部基地,以“产业生态雨林”为理念打造的创新载体——南山科技创新中心,正从蓝图走进现实。自2018年,HPP与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及AREP联合赢得国际竞赛以来,历经七年精心打造,如今这一项目已接近全面落成。

© AST Studio

产业生态雨林概念
该项目摒弃传统封闭式园区的做法,试图构建一个开放、交融且具备持续生长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设计将六栋塔楼布置于场地外围,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研发与办公空间,同时还有一栋专为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住宿。

© 张韬韬 | HertZest

初创企业的“温床”概念设计

© 张韬韬 | HertZest
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升于地面30米高处、长达400米的巨大平台,它不仅把街区活力向上延伸,也将更多地面空间归还给城市。平台之下形成遮风避雨的商业区域,平台之上则成为中小型企业孵化、交流与协作的聚集处。

总平面图

地表层-配套完善的创业土壤(方案)

© 张韬韬 | HertZest


这一结构呼应了生态雨林中的“地表层”“伞盖层”与“树冠层”三重意象。地表层衔接城市交通与公共功能,汇聚人流与资源;伞盖层如同茂密的林冠,为企业提供联合办公、实验研发及展示交流的开放场所;树冠层则由六栋高达150至250米的塔楼构成,为成熟企业创造相对独立且视野开阔的办公环境,可俯瞰平台上的绿色中央公园。

伞盖层-孕育成长的孵化平台(方案)



© AST Studio

树冠层-复合弹性的产业总部(方案)
贯穿这三个层级的是一条被称为“产业河流”的立体流线系统,它通过地下通道连接西丽高铁站与石鼓地铁站,并将不同高度的功能节点串联起来,形成连续且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网络。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区域可达性,也提供了约10万平方米的立体花园,在宏大 尺度中营造出人性化的场所氛围。

© AST Studio

© HPP © 张韬韬 | HertZest

© 张韬韬 | HertZest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部分区域已陆续投入使用。它不只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一个能够激发创新、吸引人才、促进协作的产业栖居地。随着项目逐步完善,这片“雨林”有望成为留仙洞片区乃至深圳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张韬韬 | HertZest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前天 19:4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8788
金币
434848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17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8:53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生态雨林的典范

深圳南山区作为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留仙洞总部基地的南山科技创新中心正是这一探索的最新成果。该项目自2018年由HPP与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及AREP联合赢得国际竞赛以来,历经七年的精心打造,如今已接近全面落成。

产业生态雨林概念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产业生态雨林”,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交融且具备持续生长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一理念摒弃了传统封闭式园区的做法,通过六栋塔楼的布局,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研发与办公空间。此外,还有一栋专为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住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圈。

初创企业的“温床”

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升于地面30米高处、长达400米的巨大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将街区活力向上延伸,还将更多的地面空间归还给城市。平台之下形成了遮风避雨的商业区域,平台之上则是中小型企业孵化、交流与协作的聚集处。这种设计为初创企业提供了理想的“温床”,有助于它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重意象的设计

整个项目的结构呼应了生态雨林中的“地表层”、“伞盖层”与“树冠层”三重意象:

- 地表层:衔接城市交通与公共功能,汇聚人流与资源。
- 伞盖层:为企业提供联合办公、实验研发及展示交流的开放场所。
- 树冠层:由六栋高达150至250米的塔楼构成,为成熟企业创造相对独立且视野开阔的办公环境。

“产业河流”的立体流线系统

贯穿这三个层级的是一条被称为“产业河流”的立体流线系统。这条系统通过地下通道连接西丽高铁站与石鼓地铁站,并将不同高度的功能节点串联起来,形成连续且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网络。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区域可达性,还提供了约10万平方米的立体花园,在宏大的尺度中营造出人性化的场所氛围。

已投入使用的部分区域

目前,南山科技创新中心的部分区域已陆续投入使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一个能够激发创新、吸引人才、促进协作的产业栖居地。随着项目的逐步完善,这片“雨林”有望成为留仙洞片区乃至深圳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展示了南山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为其他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在未来,这片“产业生态雨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助力深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19:4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6344
金币
38227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6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09:08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设计亮点解析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在设计上融合了功能性、创新性与人文关怀,呈现出多维度的亮点,既满足了现代科技园区的产业需求,又通过独特的空间规划和技术应用提升了整体品质。

建筑功能与空间规划创新
复合型功能集成:项目定位为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三大产业于一体的新一代科技生态园区,涵盖研发用房、人才公寓、商业配套、城市公共通道等多元功能,总建筑面积达104.63万平方米,可提供7.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创造96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产值。
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中包含中空中庭,既满足采光需求,又提供了更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塔楼之间设置大板架空公共空间和架空绿化休闲区,增强区域内的互动与连通性。
“一中心+多节点”布局:依托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打造成果转化基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协同合作的创新生态。
技术与可持续设计应用
装配式建筑技术示范:采用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多种装配式类型,获评“2020年深圳市建筑产业化行业示范工程”,对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具有标杆意义。
智慧建造技术融合:施工过程中推广BIM正向设计、VR技术及智慧工地系统,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与精度,体现了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深度结合。
绿色生态理念:通过塔楼架空绿化、公共空间植被覆盖等设计,优化区域微气候,减少建筑能耗,符合现代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造型与文化符号表达
“花开富贵”的设计灵感:方案由Aedas建筑事务所设计,以深圳市花三角梅为灵感,寓意创新与繁荣,建筑顶部通过圆形空中桥无缝连接,形成独特的视觉标识。
现代科技感外观: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勾勒通透明亮的轮廓,结合前卫的几何造型,彰显科技园区的现代属性,与周边创新企业集群形成视觉呼应。
区域创新生态赋能
产业集聚效应: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点项目,项目将吸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入驻,进一步强化南山区“创新沃土”的地位,助力形成“四链融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人才服务配套: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及“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科研人才提供居住、办公、生活一体化支持,强化“近悦远来”的人才汇聚效应。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功能复合化、技术前沿化、空间人性化的设计,不仅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物理载体,更通过文化符号与生态理念的融入,塑造了兼具实用价值与人文温度的城市地标。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19:4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