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生态雨林的典范
深圳南山区作为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留仙洞总部基地的南山科技创新中心正是这一探索的最新成果。该项目自2018年由HPP与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及AREP联合赢得国际竞赛以来,历经七年的精心打造,如今已接近全面落成。
产业生态雨林概念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产业生态雨林”,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交融且具备持续生长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一理念摒弃了传统封闭式园区的做法,通过六栋塔楼的布局,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研发与办公空间。此外,还有一栋专为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住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圈。
初创企业的“温床”
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升于地面30米高处、长达400米的巨大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将街区活力向上延伸,还将更多的地面空间归还给城市。平台之下形成了遮风避雨的商业区域,平台之上则是中小型企业孵化、交流与协作的聚集处。这种设计为初创企业提供了理想的“温床”,有助于它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重意象的设计
整个项目的结构呼应了生态雨林中的“地表层”、“伞盖层”与“树冠层”三重意象:
- 地表层:衔接城市交通与公共功能,汇聚人流与资源。
- 伞盖层:为企业提供联合办公、实验研发及展示交流的开放场所。
- 树冠层:由六栋高达150至250米的塔楼构成,为成熟企业创造相对独立且视野开阔的办公环境。
“产业河流”的立体流线系统
贯穿这三个层级的是一条被称为“产业河流”的立体流线系统。这条系统通过地下通道连接西丽高铁站与石鼓地铁站,并将不同高度的功能节点串联起来,形成连续且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网络。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区域可达性,还提供了约10万平方米的立体花园,在宏大的尺度中营造出人性化的场所氛围。
已投入使用的部分区域
目前,南山科技创新中心的部分区域已陆续投入使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一个能够激发创新、吸引人才、促进协作的产业栖居地。随着项目的逐步完善,这片“雨林”有望成为留仙洞片区乃至深圳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山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展示了南山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也为其他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在未来,这片“产业生态雨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助力深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