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定位为大湾区城市综合体标杆,集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双子塔结构(东塔393米、西塔329米)预计2026年底竣工。
📊 关键进展与技术亮点
维度 数据/特点
高度与结构 东塔393米,西塔329米;双子塔间设52米连廊,钢结构总用量7.2万吨(相当于1.7个鸟巢)
施工效率 核心筒最快3天一层,效率提升50%;采用贝雷式智能顶升钢平台,覆盖3.5层作业空间
智能建造技术 10余种机器人协同施工(焊接、巡检等),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5%,减排20%
环保设计 生态梯田景观系统、生物过滤水景、地下自行车停放区等绿色技术集成
C塔钢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标志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天际线轮廓初步成型。其智能建造技术和绿色设计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新范本。
深圳湾C塔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十字生境”城市规划理念,并融合自然景观与公共空间的创新表达。
🌆 背景:十字生境理念的呼应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规划强调“十字生境”——即南北向的中央绿轴与东西向的未来城脊交汇。C塔作为片区核心地标,其设计完美呼应这一理念:
空间融合:裙房采用梯田状结构,将中央绿轴的绿意自然引入建筑内部,形成从地面到高空的连续景观。
地标性定位:双子塔楼与连桥的设计象征“双人起舞”,通过曲线形态与周边环境互动,强化片区整体视觉统一性。
🌿 自然与生态的渗透
设计团队将自然元素深度融入建筑:
梯田景观:裙楼层层递进的梯田形态,既呼应深圳湾的滨海地貌,又通过水景与生物过滤技术提升生态功能。
候鸟友好设计:项目区规划三条候鸟迁徙通道,并采用暗夜保护灯光系统,减少对生态的干扰。
🏙️ 公共空间与科技结合
垂直城市概念:塔楼内部整合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通过连桥环形空间串联两塔,形成24小时活力场所。
智能建造:采用焊接机器人、智能顶升平台等技术,实现高效施工与未来感设计的平衡
📊 设计灵感与落地对比表
灵感来源 具体设计表现 技术/生态亮点 来源编号
十字生境规划 梯田裙楼连接中央绿轴 结构复杂,钢结构用量7.2万吨
自然景观渗透 双曲幕墙与空中连廊 双层自遮阳玻璃+智能通风
生态友好理念 候鸟迁徙通道与灯光系统 生物过滤水景+暗夜保护
🏁 结论与展望
深圳湾C塔通过“十字生境”理念与自然、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大湾区地标,更探索了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生态共生的可能性。未来,其智能建造与绿色技术的应用或为行业提供新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