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451
金币
470043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1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只要你喜欢玉,就一定碰到过假玉;就像只要接触人,就一定碰到过骗子(或者是喜欢骗人的家伙)。假玉是玉器爱好者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从上当到不上当。
  有一次我到朵云轩看一个画展,步行街上,一个新疆小伙跟上来,说,和田玉要吗。接过来一看,很大的一块(图中间),玉质白润,皮色橘黄,很漂亮。他说,羊脂白玉的,2500块,要吗?我心里琢磨,这块羊脂白玉可以卖到12500元,看来要捡漏了。新疆小伙问,多少钱要。我一咬牙,砍掉他九成,说250元,我要。他把和田玉塞在我手心。
  回到家,拿出放大镜细细看,立刻知道上当了。它不但不是羊脂白玉,不是和田玉,什么玉都不是,完全是石头粉压制的,价格应该在25元左右,我反过来被新疆小伙赚了九成呀!
  和田玉还比较好认一点,眼下最叫人困惑的是蜜蜡。所谓千年琥珀万年蜜蜡,蜜蜡虽然也是琥珀的一种(欧洲人称它为蜜珀),却比一般的琥珀贵。
  几年前,我到锦溪古镇旅游,转了几家古玩店,突然看到有一家正卖蜜蜡手串。哦哟,有一串是鸡油黄,12颗珠子,每一粒直径有2厘米,分量够重(图右上)。我有点爱不释手。老板说,要的话,给你便宜点,今天开个张,1888块。我说188块。老板说,你不要捣糨糊,588块,拿去。我付了钱,立刻戴在手腕上,弹眼落睛!
  走着走着就来到小菜场,看见有个卖花菜的大妈,摊头上也有几串蜜蜡(图右下),也是鸡油黄。我问多少钱。她说18。再问多少钱。她说18块呀。我立刻明白,在古玩店里上当了。付了18块,在花菜大妈那里又买了一串颜色偏淡黄的。边上的游客笑了,说:“都是塑料的。”
  现在,我鉴定和田玉有六成把握;鉴定象牙有九成把握(图左两个白色手串都是假象牙的);唯独对蜜蜡的分辨还很困惑。我买了两块波兰的蜜蜡原石细细体会。说起来,蜜蜡的鉴定并不复杂。第一,蜜蜡基本是不透明的;第二,质感如蜡;第三,有松脂光泽;第四,比较多的蜜蜡里呈云雾状……道理谁都懂,一旦朋友把一块刚买的蜜蜡放到我手上,我脑子里便有“云雾状”了。
  如今,我把所有买到的假玉都挂在显眼的地方,就像刑警队办公室贴着许多还没落网的骗子的照片,我把这个叫做“养眼”。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6248
金币
568334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4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假玉的“教学意义”:从上当到不上当的玉器收藏之路

引言:假玉——玉器爱好者的“启蒙老师”
在玉器收藏的世界里,假玉如同一位严厉却又不可或缺的“老师”。正如文中所言:“只要你喜欢玉,就一定碰到过假玉;就像只要接触人,就一定碰到过骗子。”这些经历虽然令人懊恼,却也教会了爱好者如何辨别真伪,从一次次“上当”中积累经验,最终学会“不上当”。本文将通过作者两次购买假玉的经历,探讨假玉的迷惑性、辨别技巧以及收藏心态的成长。

经历一:和田玉的“捡漏”幻梦与现实

遇到“羊脂白玉”的诱惑
在朵云轩画展步行街,作者遇到了一位新疆小伙推销和田玉。小伙出示的玉石“很大的一块,玉质白润,皮色橘黄,很漂亮”,并声称是“羊脂白玉”,开价2500元。作者内心盘算,若为真羊脂白玉,市场价可达12500元,于是产生了“捡漏”的念头。

果断砍价与交易达成
作者大胆砍价至250元,小伙竟爽快成交。拿到玉石时,作者心中窃喜,以为自己以极低价格购得了珍贵羊脂白玉。

放大镜下的真相:石头粉压制的赝品
回家后,作者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和田玉,甚至连玉石都不是,而是“石头粉压制”的仿制品。其真实价值仅约25元,自己反而被小伙“赚了九成”。这次经历让作者深刻体会到假玉的迷惑性和市场的复杂性。

经历二:蜜蜡手串的“古玩店”与“菜市场”对比

锦溪古镇的蜜蜡手串
在锦溪古镇古玩店,作者看中一串鸡油黄蜜蜡手串,12颗珠子,每粒直径2厘米,“分量够重”。老板开价1888元,作者砍价至188元,最终以588元成交,并立刻佩戴上腕。

菜市场大妈的“真相揭示”
随后在小菜场,作者发现卖花菜的大妈摊位上也有类似的鸡油黄蜜蜡手串,开价仅18元。此时作者恍然大悟,在古玩店高价购买的手串实为假货。更有趣的是,旁边游客直言:“都是塑料的。”

两串“蜜蜡”的收藏与反思
作者以18元又从小菜场大妈处购买了一串颜色偏淡黄的“蜜蜡”,并将两串假蜜蜡一同收藏。这次经历让他对蜜蜡的辨别更加困惑,也让他意识到蜜蜡市场鱼龙混杂,辨别难度极高。

蜜蜡鉴别的困惑与心得

蜜蜡的基本鉴别特征
尽管困惑重重,作者总结了蜜蜡鉴别的几个关键点:
1. 不透明性:蜜蜡基本是不透明的。
2. 质感如蜡:具有类似蜂蜡的温润质感。
3. 松脂光泽:表面呈现天然松脂特有的光泽。
4. 云雾状纹理:内部常有自然形成的云雾状、流淌状纹理。

实践中的挑战
理论虽易懂,但实际鉴别时仍面临挑战。例如朋友展示新购蜜蜡时,作者脑海中虽有“云雾状”的标准,却仍难以准确判断。为此,作者特意购买了两块波兰蜜蜡原石进行细致研究和体会。

“养眼”:将假玉转化为学习资源

作者将所有购买的假玉都悬挂在显眼的地方,称之为“养眼”。这一做法类似于刑警队办公室张贴未落网骗子照片的做法——通过持续观察和警示,不断强化辨别能力。这些假玉成为了最好的反面教材,时刻提醒着作者假货的特征和市场的陷阱。

结语:从挫折中成长的收藏智慧

假玉的经历虽然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失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收藏者的警惕性和鉴别能力。正如文中所述,“假玉是玉器爱好者的‘老师’”,它教会我们:
- 保持理性:摒弃“捡漏”的侥幸心理,对低价优质玉石保持高度警惕。
- 多学多看: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观察实物(包括真品和假品)、请教专家等多种途径提升鉴别水平。
- 积累经验:每一次上当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将失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今,作者对和田玉的鉴定已有六成把握,对象牙的鉴定更有九成把握,唯独蜜蜡仍需继续钻研。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态度,正是玉器收藏乐趣所在。那些挂在显眼处的假玉,不再是遗憾的象征,而是通往更高境界收藏之路的阶梯。它们提醒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真诚与智慧同样重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