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在孩子发生夜啼时可从下面两种因素来考虑。
(1)生理性啼哭:孩子饥饿、尿布潮湿、便前不适、室温过高或过低、被子过厚、或强大的音响的刺激都会引起哭闹,这些是生理性啼哭的最常见的原因。尤以生后3个月左右的孩子,饥饿和尿布的潮湿是夜啼的最常见原因。也有的孩子则是由于平时过分受到宠爱,从早到晚都由大人轮流地抱着、过分的哄逗而引起孩子的精神兴奋,到了夜间,人们开始休息,而孩子则感到失去依靠而有孤独感,甚至胆怯而出现啼哭。这时如将孩子抱到户外稍加哄逗,孩子的哭闹就会停止。当再让孩子睡下时,哭闹又重出现,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完全入睡。孩子除哭闹外,无其他异常的表现。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亲就应改变平时对孩子的教养习惯,不能过分宠爱,白天的户外活动也不能太多。
有些孩子喜欢闹夜,这使得上班一族的父母苦不堪言。夜间哭闹不止,还会干扰邻居,每当邻居顺起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做父母的会感到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带不好孩子。
在儿科门诊,因为夜间哭闹而带孩子就诊者为数不少,咨询这方面问题的家母也很多,当医生问起他们如何应对时,不少总觉得束手无策。这时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父母有所帮助。
认识最重要
排除疾病所致,什么原因也找不到的夜哭郎是最常见的。因此,也就难以找到应对的办法。即使父母从育儿书中、夜间育儿手册中、看医生、咨询等得到一些办法,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往往难以奏效。父母很难找到应对自己孩子的方法,这是事实。
疲惫的父母面对这样的现实,会有一种教养孩子的挫败感。事实上,夜哭郎与父母的教养没有什么关联。婴儿是很难一觉睡到天明的,有的婴儿醒后并不哭闹,或把把尿,或喂喂奶,或干脆不用父母管,就自己入睡了。可有的婴儿就是哭闹,自己不哭够,是不会停止的,尽管父母使出浑身解术也无济于事。如果父母有这样的认识,就不会对孩子的闹夜感以气愤了。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孩子夜间哭闹,父母采取不予理睬的办法都是不对的。哭是婴儿的语言,孩子哭了,就是在和父母交流,而父母却拒绝和孩子交流,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尽管短期可能会产生效果,可对孩子以后成长是不利的。我不赞成这种消极的方法。
有妈妈说:“昨天晚上,孩子又是醒来哭,我们不理睬,结果哭了十几分钟自己就睡了,这招不错。”但是,这位妈妈没有想到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屈服是对自己不信任,也会导致对亲人、别人不信任。长大以后,这种信任危机会使孩子变得孤僻,与人难以相处,社会交往能力差。
怕把孩子惯坏了,而让孩子一味地哭个够,是不明智的方法。实践证明,当孩子醒来哭时,父母反应越上,孩子哭的时间越短,停止闹夜的年龄越小。
温馨提示
当孩子醒来哭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问孩子为什么哭:
1?有尿了?
2?尿布湿了?
3?饿了想吃吗?
4?睡前吃多了?
5?孩子胃不舒服?
6?室内太热了?
7?太冷了?
8?室内空气不好?
9?氧气稀薄?
10?湿度太小?孩子噪子发干?要水喝?……
如果没有答案,妈妈就把孩子抱起来或搂到自己怀里,轻轻拍着孩子,轻轻哼着曲子,孩子可能会慢慢入睡。
如果孩子哭得厉害,抱也抱不住(发生这种情况常常是让孩子哭了一会儿,孩子已经很冤屈了),父母也不要着急,还要声细地哄着孩子。不要又是颠,又是晃,大声地“哦,哦,哦”,比孩子闹得还欢,这会让孩子更难以安静下来。
(2)病理性啼哭:在排除了上述生理性原因后,首先要注意孩子有无鼻塞、呼吸时有无痛苦表情和有无发热等情况,要想到孩子是否发生了感冒。如果孩子伴有较明显的咳嗽,特别是呼吸伴有吱吱声时,要想到孩子是否患了支气管炎、肺炎等。有的孩子虽仅有轻微发热,也会出现啼哭不眠,这时应注意孩子的面色、表情和全身状态,看看孩子有无流涎、耳朵流脓、大小便有无异常等。如果在近期内给孩子有更换或添加食物史,或是吃糖过多时,有诱发肠痉挛的可能,而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则是发生婴儿夜啼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此外,佝偻病、蛲虫病等也是引起孩子夜啼的常见原因。